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医院订阅哦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定并严格落实PICC置管标准化操作流程,重视无菌观念,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2)制定并严格落实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流程,使用专用护理包。①敷料的更换: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分泌物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水泡、破溃等;置管后24h内更换1次,无菌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1次,无菌纱布敷料至少每2天更换1次,穿刺部位有渗液、渗血及敷料松动污染要及时更换,规范固定。②更换输液接头或肝素帽:把过度使用肝素帽(接头)引发的潜在感染危险降到最低。③冲、封管:用20ml注射器进行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加强冲管效果,不可使用重力静脉滴注方式冲管,并使用正压封管。(3)置管护士具备PICC资质认证,护理人员均通过科室标准化维护流程示范培训并考核过关,定期对导管管理质量环节控制进行分析讨论整改,追踪效果评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4)制定使用携管患者PICC维护记录单和发放携管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手册,每月以PPT形式集中进行2次患者教育,每周专人对出院携管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动态监控,根据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其自觉按时进行导管维护的依从性。(5)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①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对于在一开始未表现出发热的感染患者,以及输液后或者PICC冲管后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的患者应初步考虑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应中止导管内输液同时暂停封管,根据临床症状对症用药加以控制,并采集血样标本进行检测,然后在患者对侧肢体重新建立静脉通路,在明确药敏检测结果前仅给予患者糖肽类抗生素药物。②静脉血栓的预防:准确评估,严格掌握PICC适应证和禁忌证,技术娴熟,减少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做好置管后的健康指导,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应限制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提重物,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置管24h后,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min。遵循标准化护理流程,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及方法。③机械性静脉炎:合理评估选择置管部位,严格规范置管操作,规范固定。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置管后的固定尤为重要。固定稳妥后,告知患者置管后3d应放松术肢,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负重3kg以上物品,减少肌肉运动对血管壁的挤压,同时减少血管壁与导管之间的摩擦。在置管后的前5d,每天给予局部湿敷3~4次,每次20min。在置管24h后选择穿刺点上方5cm处,沿穿刺静脉走行将10cm×10cm的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敷于患者上臂内侧皮肤,待透明贴颜色发白后(5~7d)取下,有一定效果。④导管堵塞:是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堵管的原因可以是管腔内的因素,也可能是管腔外的因素。穿刺前选择与血管腔相匹配的导管,选择管径粗、直且静脉瓣少的血管。输液完毕及治疗间歇期时采用脉冲式SAS封管法,即在每天输液前先用10~20ml0.9%氯化钠溶液(S)脉冲式冲洗导管,再接治疗用药(A),输液结束后再用10~20ml0.9%氯化钠溶液(S)脉冲式冲洗导管,而后用0~10U/ml肝素盐水2ml正压封管。治疗间歇期每周用以上方法冲洗导管、正压封管,每周更换输液接头或肝素帽1次。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输入溶质浓度高药物时,输液期间至少每隔8h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1次。作者:何莉 焦红侠 张玉莲单位:医院来源:节选自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22期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