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和分期

北京著名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由于在胚胎期脉管系统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动脉和静脉直接连通(动静脉短路)造成动静脉瘘的一种血管畸形。

  先天性发育异常血管团,动/静脉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直接交通,没有正常毛细血管,动脉血经异常血管团迅速流入增粗扭曲的静脉。是一种高流量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以前被称为蔓状血管瘤。

诊断:

  与血管瘤不同,动静脉畸形病灶在婴儿期无明显增生变大的病程。动静脉畸形的高流量特征可与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或淋巴管畸形区别开来。

  动静脉畸形的病灶可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包块,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有红斑、皮温高、可触及搏动或振颤、可闻及血管杂音。病变局部可出现疼痛、溃疡或反复出血,肢体远端的缺血坏死,严重者因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致心力衰竭。病灶随人体发育成比例增长,可长期稳定,在外伤、青春期或孕期及不当治疗后迅速增大。

  绝大多数动静脉畸形可通过临床表现得以诊断,相关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且可以显示病灶的范围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通常可作为初始检查来检测动静脉畸形的高流量特征,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病灶的范围,其流空影有助于明确高流量血管的存在。CT造影(CTA)可以判断动静脉畸形病灶的血管成分及其和骨骼之间的关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精确显示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动静脉畸形诊断的金标准,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除了疑似恶性肿瘤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通常不建议行活检检查,避免创伤可能引起的病灶出血和病情加重。

临床分期:

在年,ISSVA采纳了Schobinger分期,将动静脉畸形按照疾病进展的严重程度分为4期。

I期(静止期):

通常从出生到青春期,其临床特点是动静脉的血流量较小。病灶不明显,或仅仅表现为葡萄酒色斑或血管瘤消退期的外观,触诊可及皮温升高。

II期(扩张期):

通常在青春期开始,肿物增大,肤色加深,侵及皮肤和深部结构。触诊可及搏动、震颤,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质地较硬,超声检查可发现动静脉瘘。

III期(破坏期):

出现自发性坏死、慢性溃疡、疼痛或出血等症状。

IV期(失代偿期):

因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发高排低阻性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看了以上这些介绍,大家对于动静脉畸形是否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呢?无论如何,在这里继续提醒大家,患者或者家长一经发现孩子有发生动静脉畸形的迹象,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生就诊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早治疗,就越有利于控制和治疗,更有利健康的恢复。盲目的等待和拖延,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加大治疗的难度,甚至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文章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如果您有关于血管瘤方面的问题

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科普、问诊、保健、治疗、公益、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z/9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