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性静脉炎按照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机械性静脉炎
(1)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2)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3)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2、化学性静脉炎
药液稀释不足,酸碱度、浓度过高,使得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如胺碘酮、多巴胺、甘露醇等药。
(1)pH值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PH值4.1为强酸,PH值9.0为强碱)
0.9%NSPH=4.5~7.5
5%GSNSPH=3.5~5.5
5%NaHCO3PH=7.5~8.5
20%甘露醇PH=4.5~6.5
低分子右旋糖苷GSPH=3.5~6.0
多巴胺PH=2.5~4.5
10%KCLPH=4.5~6.5
氨苄PPH=10
5%GS、10%GS、50%GSPH=3.2~5.5
复方氯化钠PH=4.5
(2)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mosm/L,渗透压>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渗透压
阿奇霉素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生理盐水
3%氯化钠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GS
5%GS
(3)药物输注速度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部分静脉流速
外周小静脉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
肘部及上肢静脉~ml/min
锁骨下静脉1~1.5L/min
上腔静脉2~2.5L/min
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部包扎与制动。
3、细菌性静脉炎
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4、血栓性静脉炎
整个治疗中的任何尘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或者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