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输液反应的急救措施,掌握这些能救命

在输液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在日常工作中遇见过。我们常见的输液反应通常指的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是大家在临床上最担心出现的问题,一旦遇上,就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那么,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呢?如果一旦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又该怎么处理呢?今天小护就给大家归纳了一下几种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处理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01发热反应

主要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用物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度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度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处理流程

轻者: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高热者: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02循环负荷过重

主要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可出现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预防措施

控制输液速度:速度不宜过快,输入量不可过多,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心功能不全者。

处理流程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安慰患者减轻其紧张心理。

3、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4、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5、必要时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03静脉炎

主要原因

1、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2、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减慢滴速,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处理流程

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

2、局部用25%硫酸镁行湿热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

3、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和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清热、止痛、消肿。

5、若为合并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04空气栓塞

主要原因

1、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漏气。

2、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3、加压输液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预防措施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处理流程

1、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脚高位。

2、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血氧浓度,纠正缺氧。

3、有条件可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1]吕少娜.16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体会.医药前沿,,5(23):-.[2]刘美琴,王巧.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49):.[3]《基础护理学》第6版

???

上面归纳的这几种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你都记住了吗?

总之,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记得多多巡视,当遇到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时,莫慌张,要及时结合患者的表现进行判断并妥善处理。

看了今天这篇干货,你是否还有其他护理问题要和大家分享讨论呢?护-护士交流分享群在这里诚挚邀请各位老师的加入!在这里你可以和50w+护士小伙伴一起沟通交流,分享日常护理问题及经验等,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共同进步,创造护理人更好的未来~

在我们的社群里可以自由讨论:护理经验、干货分享护理临床案例难点护考相关咨询护士工作心得……入群方式▼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s/6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