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化疗——既惹人恨,又让人怕,但不可否认,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不少肿瘤在与化疗药物的“厮杀”中败下阵来,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对于我科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前后常常需要进行4~8个周期新辅助或辅助化疗,化疗药物绝大多数有严重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而且需要反复的输入治疗,如果反复经人体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药物会对人体的外周血管产生较大的刺激,可能会引起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外周血管萎缩等问题,而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皮肤坏死,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双重伤害。因此,化疗,表面看上去跟一般的输液不无差别,但它的置管方式及护理,远不止“挂挂水”这么简单!在越来越提倡钢针零容忍的时代,PICC或PORT置管化疗,不仅减轻了化疗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长期化疗引起的静脉炎,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并能始终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从而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目前,我科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主要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这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均能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然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思考如何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1.肿瘤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前、中、后的护理和使用始终贯穿不可预测的风险;2.对于安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更多的注重的是护理人员的培训,而忽视了患者及家属参与的连续性以及实效性;3.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4.各级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保证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安全留置的关键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针对上述现状,经过思考与讨论,我们提出了以下计划和实施改进方案:一、护理管理环节:1.发挥院级静脉治疗小组作用及能力:(1)进一步规范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护理行为;(2)搭建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专业平台,培养优秀人才;(3)开展专科护理会诊,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4)组织小组活动,引进相关新技术、新项目促发展。2.本科室成立自身的中心静脉置管风险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PICC、PORT带管患者的质量控制,督导科室护理人员全员参与对带管患者的规范管理。3.严格遵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以及维护使用的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以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4.全院范围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较多的病区、科室之间定期举办一个经验交流会,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二、医生及护士环节:1.全程标准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流程,包括置管前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使用、维护、并发症处理、拔管以及贯穿全程的健康教育8个环节;2.护士分层培训与考核:参照PICC分级管理模式,即“PICC置管-PICC维护-PICC日常使用”三级管理模式,可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护士主要负责完成PICC置管及疑难病例会诊和处理;二级护士主要负责PICC维护;三级护士即日常使用PICC的护士。针对各级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考核,发挥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进步。3.加强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的提升,并且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首先规范自身对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再进一步落实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4.责任护士每日督导新留置导管患者完成置管后“三部曲”,即喝水、热敷及握球运动;每日评估带管患者管道留置必要性。三、患者及家属环节:1.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参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的自我效能;2.每一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均应及时发放中心静脉置管注意事项的爱心指导卡;3.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前、中、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识别制成视频,可供患者及家属更形象的了解中心静脉置管,认识到导管的重要性并重视对导管的自我保护;4.定期可由护士轮流组织开展一个集中释疑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健康教育小讲堂,从而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达到延长带管时间,降低带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四、延伸服务:1.建立我科PICC和PORT导管维护QQ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