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继阿斯利康疫苗之后,强生疫苗接种者也出现了罕见脑血栓案例。由于两款疫苗都属于新型“病毒载体疫苗”,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一技术是否会增加血栓风险。欧洲药品监管机构上周表示,欧洲出现的例罕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并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与阿斯利康疫苗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则在周二建议暂停接种强生疫苗,因为有6名50岁以下女性在接种强生疫苗后出现CVST。这两种疫苗都基于一种使用腺病毒的新技术。腺病毒会引起普通感冒,但这改良后的病毒安全无害会被用作载体,并向人体细胞发出指令,制造在新冠病毒表面上发现的蛋白质,从而启动免疫系统以产生抵抗真实病毒的抗体。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可能导致血栓的潜在机制。FDA官员在周二的记者会上说,一个假设是疫苗引发罕见的免疫反应,而这可能与病毒载体有关。FDA将对多种病毒载体疫苗包括强生埃博拉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寻找线索。过去病毒载体疫苗的接种规模,都没有阿斯利康和强生新冠疫苗的接种规模那么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病毒载体疫苗与血栓之间的潜在联系直到现在才出现。在欧洲,科学家正在探索多种假设,包括更广泛地研究新冠病毒本身如何影响血液凝固。荷兰一个小组计划进行实验室研究,以使特定类型的细胞和组织暴露于疫苗并监测其反应。他们还将探讨减少疫苗剂量是否能限制这方面的风险。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阿尔特曼说:“俄罗斯卫星V疫苗也是腺病毒疫苗,更多地了解该疫苗会很有意思。”由莫斯科加马利亚研究所开发的卫星V疫苗使用两种人类感冒病毒,其中一种Ad26病毒也用来生产强生疫苗。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摩尔说,检查腺病毒是否存在一个共通点是合理的推测,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推测已被证实。摩尔周二与其他科学家参加了白宫的非正式简报会。他说,FD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正与欧洲卫生官员密切合作,以确定与阿斯利康和强生疫苗相关的综合征是否是相同的。一个重要的线索是,接种者的血栓问题通常出现在接种疫苗后的13天左右,这是预期出现抗体的时间点。摩尔说:“这只是推测,但平均约13天后出现问题这个时间点,暗示这是对疫苗成分产生的免疫反应。”这些调查工作可能需要数年。但是,就像在创纪录的时间内生产出新冠疫苗一样,摩尔认为,相关部门将对这项研究投入大量精力,因此很可能会在数周内解决。
年热文精选
1.杯具了!满满一纸杯热咖啡中,满满的塑料微粒…
2.美英澳科学家《自然医学》再添力证:新冠病毒乃自然进化产物,或有两种起源…
3.NEJM:间歇性禁食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响
4.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
5.哈佛新研究:仅12分钟的剧烈运动,能为健康带来巨大的代谢益处
6.第一项人类干预试验: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28天,足以提高免疫力
7.垃圾食品是“真.垃圾”!它夺走了端粒长度,让人老得更快!
8.Cell解谜:不睡觉真的会死!但致死的变化不是发生在大脑,而是肠道…
9.《自然通讯》超大规模研究:血液中铁的水平是健康与衰老的关键!
10.不可思议!科学家一夜之间逆转动物“永久性”脑损伤,还让老年大脑恢复了年轻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