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学习日期:-09-05分享人:李梦捷
9月第一周文献阅读: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及预控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随着静脉治疗循证护理实践不断深入,静脉留置针更换标准也发生变化,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版输液实践标准》将留置针更换标准由72~96h,更新为留置针拔除应根据穿刺部位和全身性并发症评估决定。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堵管、静脉炎、外渗/渗出、感染等并发症,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为7.6%~71%,高于静脉炎、外渗/渗出等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堵管是导致非计划拔管的重要因素。因堵管导致的非计划拔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因此研究有效降低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各级指标/权重/预警分值
静脉留置针堵管干预最近证据汇总
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控方案
讨论
1、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形成的必要性。静脉留置针因其具有减少静脉损伤、方便给药和抢救、减轻病人痛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出现因渗出和外渗、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综合查阅文献显示静脉堵管的发生率在较大范围内波动,其波动范围具有可控性,因此形成科学系统的静脉留置针堵管预警及预控方案,是预防堵管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2、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形成的科学性。预警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因患者的堵管发生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预警风险评估既要包括反映患者堵管发生风险的指标,又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因素并给予预警结果。因此,研究通过充分的前期工作初步构成了风险预警的指标框架,尽量选取客观可靠的风险指标;两轮函询中,充分结合专家的建议及意见,使风险指标设置更加合理;指标权重设定运用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通过回顾性研究、百分位数法对患者的堵管发生风险进行分层,使预警级别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更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郭彩霞,姜珊,魏春艳,等.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预警及预控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5(2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