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你是不是发烧感冒流鼻涕,去医院看病,医生就说,输个液吧,好得快。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静脉输注比口服药物见效更快,但静脉输液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正因如此,市一院有大动作了——
本月起门诊输液全面停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本月起市一院停止门诊输液!
本月起市一院停止门诊输液!
本月起市一院停止门诊输液!
以后去看病,就不要动不动输个液了。
从本月起,医院停止门诊输液。医院医院也将逐步停止成人门诊输液。据了解,去年年底,省卫计委员会发布了《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明确提出,到年底前,医院(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根据这一要求,市一院及早谋划,并明确,自4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停止成人门诊输液,并将严格控制急诊输液。
为什么会取消?
“能吃药的尽量不打针,能打针的尽量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不少人认为输液疗效快,输液室人满为患的场景时时可见。不过,输液的风险比吃药、肌肉注射要高很多。如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会有致命危险,溶液中有些不溶性微粒,可能在体内造成输液污染疾病,造成血管栓塞或肺内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等,严重加重身体代谢的负担。
输液更大的危害还在于增加细菌耐药性。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细菌越来越难以杀灭,最终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Tips那么静脉输液到底有哪些风险?①发热反应:致热物质会导致病人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到41度。②肺水肿: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坏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③静脉炎: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④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比口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静脉输液的风险很多,所以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自4月1日停止门诊输液后,市一院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要求医生不再开门诊输液单,同时把门诊输液的药品停掉,用口服的药物来代替,从制度上进行限制。对于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合理处置。
目前,该院一天的急诊输液量在人次左右,同期下降40~50人次。有患者表示担忧:“口服用药见效慢、压不住病情咋办?”市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口服药物后3~7天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相反,静脉输液虽然会短时间增加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但滥用也带来患者的医疗风险和经济负担。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8.7%,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合理抗生素
53类疾病无需输液治疗!
来源:今日昆山网、昆山综合整理
有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