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血管穿刺专题一经外周静脉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专题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外周手臂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

国外于60年代开始研究PICC技术,年由德国医生Frossmann在X射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导管术。之后PICC迅速地发展为一种有效的置管术,于年引进中国。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所以近几十年来在我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置管目的

◆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

◆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输液通道

◆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症

◆外周静脉条件差,难以维持静脉输液的患者

◆需要输注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化疗、大剂量补钾、TPN等)

◆输液治疗期超过一周以上

◆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

◆输液治疗期超过一周以上

◆需反复输入血液制品者(如全血、血小板等)

◆20-30周的早产儿

◆需进行家庭静脉治疗者

禁忌症

1、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完全阻塞)

2、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菌血症或脓毒血症

3、感染性心内膜炎

4、确诊或疑似患者对器材材质过敏

5、严重的出凝血功能异常

6、乳腺癌患侧肢体

7、置管部位拟行放疗

8、血栓栓塞史

9、安装起搏器

10、拄拐杖

11、置管部位或全身皮肤感染

12、血液透析

穿刺血管的选择

1、首选贵要静脉,绝大部分的PICC放置于此。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到达上腔静脉。

2、头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汇入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的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送导管困难,使病人的手臂与躯干垂直有助于导管推入。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

3、肱静脉是上臂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贵要静脉汇入或与贵要静脉并行后汇入腋静脉。通常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

4、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多;置管后期不好维护,在肘关节处容易出汗、感染;手臂的屈伸、肌肉牵拉易脱管折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曲肘活动受限。

穿刺方法比较

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VS传统盲穿

超声引导PICC穿刺置管技术可显著提高PICC穿刺和置管成功率

1、超声引导下行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

传统盲穿置管成功率与患者的血管状况、操作者的技术以及PICC导管本身密切相关。相比于传统置管技术,超声引导穿刺可以通过超声更好地了解置管前患者的血管状况,例如血管在目标穿刺和置管部位的分布状况、内径、横截面以及分支状况等,有助于操作人员选择内径宽、深度浅、分支少的血管进行穿刺。同时,利用超声引导可以对穿刺进针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帮助操作者更好地选择穿刺深度、角度,降低了操作者在穿刺和置管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当导管针进入血管后,可以通过超声即时地观测针管的前进方向,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这是传统置管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2、超声引导下行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

盲穿方法常常因为无法判断导管的行进而导致置管的失败。借助超声的帮助,操作人员可以准确判断导管在血管内的情况,例如是否发生弯折,或是否位于正确的血管,若在导管行进过程中进入了分支血管,也可以借助超声监测将导管缓慢撤出,然后重新送入锁骨下静脉,最后送达上腔静脉,进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技术可降低PICC并发症

1、减少穿刺点出血渗血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下操作者能够更好地观察血管状态和监测导管的实时行进,进而能够更好地避免血管破损,减少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2、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由于传统盲穿法,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在肘窝周围,一方面很难固定牢固;另一方面当肘关节做运动时,导管容易随着肘部的运动,在穿刺点处向内或向外滑动,这种滑动对血管内膜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因此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3、导管相关性感染降低。

盲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超声引导穿刺,穿刺次数越多、感染几率越大;盲穿导管的这种反复性、经常性的内外滑动,也容易将皮肤中的细菌沿着导管从体外段带入体内段,细菌在导管上发生定植,一旦细菌在导管表面形成生物膜,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也增高。

4、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选择肘窝以上贵要或肱静脉穿刺置管,其优越性在于它避开了中间分支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连接点,在这个部位的血管比肘窝处的血管要粗,同时置入导管的长度更短一些,较粗的静脉血流量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而且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牵拉也比较小,因此对导管置入和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减少了导管运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内外的进出,从而减少了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并发症。

5、减少误穿邻近组织的风险。

在完全可视化下的评估下进行穿刺置管,可以避免误穿到邻近动脉、神经等。

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技术可提高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

传统盲穿

1、影响正常活动。

由于穿刺血管选择受限,绝大部分选择肘下粗大、肉眼可见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这个区域会影响患者手臂的伸屈,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睡眠质量。

2、影响形象美观。

尤其是在夏季,导管不易遮蔽,在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时,易影响患者外在形象,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PICC置管

1、对病人日常活动影响相对较小、舒适度提高。

在可视化的情况下,穿刺血管选择不受限,主要选择肘上区域进行穿刺,此部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肢体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有效地避免了活动时所造成的导管牵拉感,肘屈时导管不会打折,也减少了患者害怕活动引起的置管侧肢体麻木、肿胀。

2、降低患者日常护理难度。

同时肘上区域的选择也减少了患者沐浴时的护理难度,患者的肢体活动对留置导管的影响也较小。

关于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优势

综上所述,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能有效克服普通盲穿法置管的局限性,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价值和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广东杜曼医学研发了一款用于引导血管穿刺的超声设备,专业解决临床穿刺难题!机身小巧便携;操作简单易上手;并配备专业化、规格齐全的穿刺架!在完全可视化的情况下实现精准定位、精准穿刺!

护士长再也不用担心我不能一针到位啦~

长按这个







































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z/4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