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迷

6月1日正值儿童节,医院静疗团队,在重症监护室经B超引导下成功为一名外周血管条件差且躁动的11岁重症患儿置入迷你中线导管。这也是目前该院首例经过AST(加速塞丁格)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技术,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该院静脉输液治疗技术不仅达到儿童专科领先水平且与国际接轨。儿童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技术的开展,可以有效缓解临床护理人员对于急危重患儿需紧急置管的压力,又可以作为过度导管或替代导管为急危重患儿提供短中期的有效静脉治疗,为临床输液治疗拓展了新途径。同时,对提升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有着重要意义。一、什么是AST技术下的迷你中线导管?迷你中线导管是指导管长度为8cm或10cm,管腔规格20G或22G,其尖端位置为腋窝水平的静脉导管,而AST技术下的迷你中线导管是做到了导管,导丝,穿刺针三合一,是集留置针与MST(改良塞丁格)优势于一体的中线导管。二、AST技术下的迷你中线导管适用范围于哪类人群?㈠适用于输液时间达1-4周;㈡血浆置换,干细胞采集,血小板采集的患儿;㈢快速大量补液患儿;㈣急诊抢救紧急补液患儿;㈤针对特殊的患儿(如脑炎,百日咳等)。三、AST(加速塞丁格)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有哪些特点/优势?㈠留置时间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4天)和PICC(1月-1年)留置时间空白;㈡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不需要最大化无菌屏障,全密一体化,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便;㈢防针刺伤,可耐psi高压注射;㈣穿刺成功后无需X线定位;㈤流速快,可用紧急补血补液。AST下的迷你中线导管置入新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临床静脉输液工具的诸多弊端,为输液途径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它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对血管内膜损伤,同时降低了静脉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患儿提供了一种更经济、便捷、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方式,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及护理质量高效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z/13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