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造影剂外渗处理
一、外渗是什么
是指输液过程中药物或液体漏出或渗浸到血管外软组织中的现象。
二、造影剂的定义
应用在医学诊断技术中,能改善组织如血管、体腔成像效果的试剂。
三、为什么要增强CT、增强MR
CT、MR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后,按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扫描。
增强扫描利用了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增强扫描利用了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间的吸收差别,从而更清楚的显示病变,增强检查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对定性诊断颇有帮助。
四、渗出原因
药物因素、血管情况差、反复穿刺、选择留置针型号偏小、推注速度快、患者心理、医务人员等因素。
五、渗出临床表现
一般在6小时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于24~48小时达高峰,伴有坏死、水肿和出血,随后转为慢性,包括特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及邻近肌肉萎缩等。
局部有刺痛、烧灼感,外观局部水肿、形成红斑、有压痛,持续2~7天,容易发生静脉炎。
六、渗出处理
1、局部立即用50%硫酸镁纱布湿冷敷,并加以保鲜膜固定,外敷冰袋。严密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了解肢体关节活动、患肢远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4小时后换成硫酸镁纱布湿热敷,并加以保鲜膜固定,外敷热水袋。严密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了解肢体关节活动、患肢远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
2、约6小时后于穿刺点覆盖无菌小方纱,纱布浸透扶他林软膏,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减轻患者的疼痛。
3、周围外渗区域用薄型泡沫敷料全部覆盖,周围用透明敷贴加固。
4、责护每2小时在穿刺点涂抹1次扶他林软膏,严密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了解肢体关节活动、患肢远端血运等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
七、预防措施
患者静脉的选择
(1)护士穿刺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体质、化疗情况,操作时密切观察。
(2)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作为穿刺部位,尽量避免穿刺关节、静脉窦、瘢痕处及静脉分叉的地方。
2.穿刺部位的固定
穿刺部位针头要妥善固定,螺纹连穿刺部位针头要妥善固定,螺纹连接管固定在患者手臂上,使之能随着扫描时机床的移动而移动,操作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正确使用高压注射
1)使用高压注射器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回抽及推注,确定在血管内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勤于观察穿刺部位情况,不能依赖于报警器。
2)设定合适的推注速度,注射的速率控制在(2.5~3)ml/s。
3)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和血管条件设定合适的药量。
4.注射碘海醇时动态观察,加强责任心注射造影剂后,护理人员在安全期(高压双筒注射器输药自开始到扫描前14s内)内不可离开患者。
在此期间对高压注射器进行检测,观察空气排空情况,检测注射速度是否合理、针头连接是否牢固,对注射部位、患者自身不适感以及注射曲线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5.对疑似外渗患者,观察时间应延长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应立即结束注药。针对易发生外渗的高危患者,与技术人员沟通并确认交接内容,护理人员一定要在确保无渗漏后才能离开扫描室。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