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简介:
患者杨某某,男,60岁,大丰区人,下肢静脉曲张约40年,双下肢劳累后酸胀伴肿胀,医院就诊治疗,效果均不佳;经多方面咨询,现来我院就诊。经过综合评估,奚浩副主任建议患者行CHIVA微创治疗,在患者及其家属一致同意下最终决定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即可行走。
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隐静脉,大隐静脉曲张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曲、扩张。从外观上来看,它多表现为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尽管不痛不痒,但它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危害。
主要病因:
1.静脉壁:近心端静脉壁厚,肌层厚,抗压能力强;远心端壁薄,肌层薄,抗压能力弱。先天性静脉壁发育不良、静脉壁内弹力纤维较少等(原发性)。2.血液返流: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TS再通瓣膜破坏。3.回流障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PTS再通不全;下腔静脉狭窄闭塞。4.先天因素: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先天性动静脉瘘。5.诱因:长期站立,妊娠,重体力劳动。临床分期:0期——这是静脉曲张症状最轻,也易被忽视阶段。一般表现为腿酸胀、无力、腿肿、易抽筋。
1期——血管扩张期,这个阶段的静脉曲张通常表现为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曲张、蜘蛛网状静脉曲张。
2期——这个阶段的静脉曲张表现为皮下浅静脉持续性扩张,下肢出现“蚯蚓状”弯曲的血管,并且通过肉眼即可看见。
这个阶段的静脉曲张患者,可以不进行手术治疗,但一定要改正久站久坐、跷二郎腿等不良习惯,以减缓病情发展速度。
3期——这一时期会开始出现并发症,伴随着局部皮肤瘙痒的症状出现。
4期——腿上皮肤开始出现湿疹、色素沉着等症状。
5期——腿伤皮肤出现溃疡,如果保健得当,溃疡可以愈合。
6期——这个阶段的溃疡无法愈合,常常流脓淌水。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经典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传统手术方式叫做高位结扎剥脱术,需要多个切口,切断静脉主干,剥除迂曲扩张的小腿血管,确实创伤较大,出血较多,并且术后容易出现大面积瘀斑,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恢复。近年来,出现的激光、射频、微波和硬化闭合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原本需要手术剥除的静脉通过物理热力(激光、射频、微波)或化学(硬化)的方法,使其闭合,达到阻断静脉倒流和死循环的目的。但是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易复发。
硬化剂治疗:注射封闭--所谓“打针”指的是局部硬化剂注射、封闭血管。但由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医院已不再采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肢静脉曲张已经进入微创、局麻手术、随治随走的时代。但只有技术成熟,熟练应用彩超引导,才能在局麻下做好静脉曲张手术。看似手术更小了,但实际上技术要求更高了。
那么,重点来了,今天给大家要介绍更加简洁高效的手术方式——CHIVA微创技术。
原理:CHIVA,又称血流动力学矫正术,是一种基于全新理论体系的手术方式。它手术一反过去的破坏性、废弃性手术原理,通过术前超声评估对静脉血流动力分析,进行血流改道手术。是通过:小切口结扎大隐静脉及曲张静脉反流源头,保留并充分利用回流的穿通支,减轻浅静脉系统的负担,利用其正常血流动力,恢复其正常的引流功能,将血液重新送回深静脉,进入体循环。
CHIVA手术更加注重术前的准确评估,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术后患者更加舒适。只需要局麻,无需停用任何药物,一般只需要2-3个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复发率低,避免全麻和腰麻的并发症,满足了大多数人对手术的期望,而且保留的静脉血管能够满足今后血管移植的需求。
一般来说2-6期的静脉曲张都适合做CHIVA手术,2-3期患者实施CHIVA手术会相对简单一些,所以我们主张在静脉曲张3期之前做手术。静脉最开始是某个分支扩张,然后是主干反流,多个分支曲张,严重的时候患者前前后后会有很多曲张的血管,此时超声定位难度系数要高很多。建议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做的越晚难度系数越大,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手术,相信我们能给您一个满意的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