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二上学

《孔飞风雨坎坷六十年》

——新中国开国蒙古族将军孔飞传记

阿木兰著

第一章童年求学入党

二、上学

父亲上学是在年冬天。那年父亲十岁了,上了村里的私塾,每月交二斗米。这对于家境贫寒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几个姑姑都不能上学,她们真想上学,摸摸奶奶给父亲亲手缝的布书包,书包很简陋,可她们特别羡慕。她们知道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不能去上学。

我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削完铅笔后要用小刀把笔尖刮得尖尖的再写字。四姑不让我刮笔尖,说我:“铅笔你要转着写,写完这边,再写那边。你爸小时候读书为了节省,一支铅笔不刮笔尖,转着圈写,铅笔用得很短很短拿不住了,还得用纸卷或者高粱秆套上继续用。晚上没有电灯,你爸还要看书,只有一盏豆油灯,油烟熏得屋子黢黑,只照亮巴掌大的地方。你爸从小干什么事都认真,在豆油灯下照样念书练字,鼻孔让油灯熏得黑黑的”我听四姑说过后,再没有把笔尖磨得那么细,这件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我还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学校放假,我从北京回家。五姑让我好好学习,也说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小时候,没钱念书。你爸去上学了,我们也想上学,知道家里没钱,不敢跟你奶奶说,就盼你爸下学回来。你奶奶每天到地里干活,我和你四姑在家帮助别人做些针线活。你六姑才六七岁,每天去地里挖野菜。你爸放学后,还要干许多杂活,喂猪,搂柴火,割苍耳子。干完活,我们姐妹们总围在你爸身旁。你爸很懂事,每天干完活就教我们姐妹认字。今天在学校学了‘赵钱孙李’,就教我们学这几个字;明天学了新的,再教新的。你爸白天当学生,晚上当先生。我们跟着也都认了不少字。家里穷,没钱买纸,你爸就在土地上练字。你爸的字写得可好呢,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几十年来和父亲在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父亲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出色。

年,敖力布皋设立了小学。区公所的白助理员任教员,学费比私塾交得少,父亲转到村小学读书。父亲学习很用功。那时候每天都要背书,先生让把一篇篇古文从头到尾背下来,父亲从不偷懒,认真地、一字不拉地都背下来。几十年后,直到去世前,一说到什么古诗古文,他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背得很流畅。

父亲上高小时,家里生活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在农忙时父亲要帮助家里干活,假期有时也去草地放马,或者打点零工赚点钱交学费,贴补家用。父亲从小就知道生活的困苦和世态的炎凉。放马时他时常坐在草地上,任凭马在一旁吃草,遥望着蓝蓝的天空,心里不时在想:为什么我家就这么穷?王爷家为什么有钱?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的舅舅、叔伯哥哥总教导他说:“好好读书。”父亲那时年幼,不懂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但是父亲酷爱读书。他欣赏屈原《离骚》中表现的崇高理想和斗志;他喜欢大诗人李白抗争黑暗、歌颂光明美好事物的诗;他赞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同情人民的思想,他更为曹操才华横溢、气势磅礴的诗文而振奋。

敖力布皋是一个偏远的村子,学生不多,村里的小学,只有白助理员一个教员。白助理员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他虽然只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员,却很有抱负。他很希望蒙古民族能出人才。年暑假,通辽县成立初中。敖力布皋没有中学。白教员积极和县教育局联系:“我们想送两个学生去上中学,行不行?”县教育局答复:“可以送两个学生来参加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录取。”白教员给父亲和另一个学生李兴德报了名,他俩是学校的尖子学生。考试是要凭真本事的,考的内容有笔试作文、语文基础和口试背书,父亲的成绩很好,被录取上了初中。村小学的白教员平时只注重教语文,认字、背文章、写文章,数学教得很少,其他课程一点都不教。通辽县中学开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地理等。父亲几乎没学过数学,英语更没接触过。刚上初中时学习特别吃力,可是父亲不服输,凭着倔劲钻劲。狠下功夫,仅仅一个学期,学习成绩就赶了上去。

在父亲的自传中写道:“年通辽县成立初级中学,我考入初中,是第一班,语文可以,算术很差。”

六姑也给我讲了这一段的生活情况。“去通辽上学那年,你爸15岁,是借钱上学,利息很重。通辽的亲姨死了,后姨还可以,找她借的钱,拿点利息、那时世道很乱,夏天闹土匪。你奶奶就一点点卖地。”

虽然通辽离敖力布皋并不很远,可除了寒暑假,父亲平时不回家,是为了省几个路费钱。住校生的生活很苦,玉米碴、高粱米饭就咸菜是好饭,还有杂和面拌野菜,吃不饱是常事。十四五岁的父亲,正是长个子的年龄,衣服又瘦又小,连扣子都系不上,只好腰里扎一根绳子。鞋子小,不是露出脚趾就是露出脚跟。

生活的艰难父亲不在意,他想得更多的是读书。书中的文采、道理他兼收并蓄,所有的烦恼和不平事,一读书就烟消云散了。

16岁时的孔飞

父亲的两个舅舅和叔伯哥哥孔煜宣都是小学教员,他们对父亲影响很大。

孔煜宣虽说是个穷乡僻壤的小学教员,知道的事却特别多,一见父亲的面,总是以长辈的口吻教导他“好好念书,念书是学本事,念会的书谁也抢不去。有本事人家才不敢欺负你。”

父亲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念会的书谁也抢不去,为什么念书就有本事?为什么要上学读书?为什么念书就不受欺负?那时他并不很理解读书的深刻道理。他只知道读书可以知道许多过去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知道自己喜欢读书。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都熟知,《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都是他喜欢和熟悉的。

他酷爱读书,不停地思考,读书和思考成了他一生的习惯。父亲常说:“书不可一日不读。”这习惯伴随他终生,也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们的一生。

(连载二)

扫码获取“土默特之声”更多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l/10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