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麻黄《神农本草经》
麻黄、炙麻黄、麻绒、炙麻绒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用于风寒表实证。被誉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2、用于喘咳实证。
3、用于风水水肿。
此外,麻黄能散寒通滞,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煎服,2~10g。
生麻黄发汗、利水作用较强;蜜炙麻黄发汗力缓,长于平喘,略兼润肺;麻黄绒作用缓和;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故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
发汗力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神农本草经》
桂枝
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用于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
3、用于痰饮、水肿、奔豚及心动悸、脉结代。
煎服,3~10g。
蜜炙桂枝偏补中助阳,多用于虚寒腹痛,其他方面生用。
本品辛温助阳,易伤阴耗血,故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之出血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知识链接:麻黄与桂枝的比较
二药均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治风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但桂枝发汗力较缓,不论风寒表实、表虚皆可用之;还能温通经脉以止痛,助阳化气,以行水,可治寒滞经脉之痹痛、腹痛、痛经、经闭、胸痛及痰饮、蓄水、心悸、脉结代。而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还能平喘,利尿,治咳喘实证、水肿初起。
紫苏叶《名医别录》
紫苏叶、紫苏、苏叶、紫苏梗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1、用于风寒表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鱼蟹中毒。
煎服,5~10g。
紫苏叶长于发汗解表,紫苏梗长于理气安胎。芳香气薄,不宜久煎。
荆芥《神农本草经》
荆芥、荆芥穗、荆芥炭、荆芥穗炭
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用于疮疡初起兼表证。
4、用于多种出血证。本品炒炭长于止血。
煎服,5~10g,不宜久煎。
生用长于解表,透疹,消疮;荆芥穗发汗解表力强,善散头面风邪;荆芥炭长于收涩止血。
防风《神农本草经》
防风、炒防风、防风炭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风湿痹证。
3、用于风疹瘙痒。
4、用于破伤风。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炒后止泻,可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常配伍白术、陈皮、白芍,如痛泻要方;炒炭用于肠风下血,崩漏下血。
煎服,5~10g。
凡燥热、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慎用或忌用。
羌活《神农本草经》
羌活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1、用于风寒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
煎服,3~10g。
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燥热证忌用。脾胃虚弱者,用量过大,易致呕吐。
知识补充:羌活风寒湿痹尤其适用于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酸痛者。独活风寒湿痹尤宜于下半身的肌肉关节疼痛。
白芷《神农本草经》
白芷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用于风寒表证。
2、用于阳明头痛、牙痛、鼻渊、痹痛。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阳明经首选引经药。
3、用于寒湿带下。
4、用于疮疡肿毒
此外,白术还能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煎服,3~10g。
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生姜《名医别录》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用于风寒表证。
2、用于各种呕吐。尤其适用于胃寒呕吐。
3、用于肺寒咳嗽。
此外,生姜尚有健脾消食、解毒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之轻证;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的喉舌发麻及食鱼蟹中毒吐泻者,可用生姜汁冲服或煎汤内服。
煎服,3~10g,或捣汁服。
本品助火伤阴,阴虚内热及热盛者慎用或忌用。
香薷《名医别录》
香薷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有“夏月麻黄”之称,暑天解表要药。
2、用于水肿脚气。
煎服,3~10g。发表剂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者忌用。
细辛《神农本草经》
细辛、北细辛、辽细辛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用于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鼻渊、牙痛、痹痛等诸痛证。尤善治少阴头痛,为治少阴头痛的首选引经药。
3、用于寒饮咳喘。
此外,因其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效。治中恶或痰厥之猝然口噤气塞,昏不知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之闭证,单用或皂荚研末和匀,吹鼻取嚏,如通关散。
煎服,1~3g;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
有毒,辛温燥烈,耗散正气,故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虚干咳者忌用。反藜芦。
藁本《神农本草经》
藁本、辽藁本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巅顶头痛。尤善治厥阴经头痛并为首选引经药。
2、用于风寒湿痹。
煎服,3~10g。
辛香温燥,故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均慎用。
苍耳子《神农本草经》
苍耳子、炒苍耳子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
1、用于鼻渊及风寒表证。
2、用于风湿痹证。
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
血虚头痛不宜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辛夷《神农本草经》
辛夷、辛夷花
辛,温。归肺、胃经。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用于风寒头痛。
2、用于鼻渊头痛。
煎服,3~10g。有毛,刺激咽喉,入煎剂宜包煎。外用适量。
鼻病属阴虚火旺者忌服。
葱白《神农本草经》
葱白
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用于外感风寒轻证。
2、用于阴盛格阳证。
此外,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等症;治疮痈疔毒,兼有解毒散结功效。
煎服,3~10g,或3~5根。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辛温发散,表虚多汗者慎用。不宜与蜜蜂同服。
胡荽《食疗本草》
胡荽
辛,温。归肺、胃经。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1、用于麻疹不透。
2、用于饮食不消、纳食不佳。
煎服,3~6g。外用适量。
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的小小搬运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