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肠内营养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北京湿疹医院咨询 http://m.39.net/disease/a_8590082.html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干预方式减轻负氮平衡,以期能够改进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有利于患者预后;这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就诊的HFRS患者80例,该80例患者近期均与鼠类进行过接触、血液中汉坦病毒抗体呈阳性、符合HFRS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体质指数以及合并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肾脏替代法治疗,常规采用静脉血液透析法,术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封管。术后两组患者进行止血、卧床休养、恢复体内水盐平衡。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具体操作如下:将空肠营养管从鼻腔中插入,以内镜观察营养管是否插入指定部位,将其妥善固定,防止移位,并每隔4h回抽一次体液,测定pH值,确保营养管仍妥善位于肠道中。通过营养管为患者输入包括长链脂肪乳剂、维生素、电解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液。为提高患者耐受程度,营养液输注应该从少到多、从慢至快。为防止营养管被堵塞,每隔4h使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一次。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等情况需要暂停肠内营养支持,待症状缓解后继续进行营养支持。

1.3数据分析

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风险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为(15.89±2.2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为(15.47±2.49)分,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降至(4.74±0.98)分,对照组患者NRS评分降至(8.58±1.39)分,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MI为(21.16±1.10)kg·m﹣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MI为(21.04±1.01)kg·m﹣2,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提升至(22.54±1.22)kg·m﹣2,对照组患者BMI降至(20.52±1.15)kg·m﹣2,观察组患者BMI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体内白蛋白含量为(32.35±2.44)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体内白蛋白含量为(32.30±2.50)g/L,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内白蛋白含量为(59.85±2.43)g/L,对照组患者体内白蛋白含量为(44.58±2.37)g/L,观察组患者体内白蛋白含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HFRS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HFRS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HFRS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本研究中,本院采用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干预,以期能够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上采取的营养方式主要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而肠外营养主要是指静脉注入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吸收好以及利用率高等优点,然而另有研究表明肠外营养容易导致静脉血管炎,并且长时间的静脉注入营养物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肠内营养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和HFRS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BMI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施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干预更能够降低营养不良风险并降低HFRS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原作者:王凯丽

原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y/9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