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三院middot每日一法常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二)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正确安全地静脉输血,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输血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血史、输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状态和血管状况。告知患者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核对必须双人核对,包括取血时核对,输血前、中、后核对和发生输血反应时的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数量、血液种类、交叉试验结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观。发生输血反应时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并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

4.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5.血制品应在产品规定的时间内输完,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

6.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滴速调节至要求速度。输血时,血液制品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7.输血完毕,贮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时。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妥善处理。

十四、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2.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评估患者病情、治疗、用药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血管状况;

4.选择弹性适当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管及护理,标明穿刺日期、时间并签名;

5.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6.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7.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8.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五、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压穿刺点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十六、静脉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静脉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在静脉配制中心或治疗室进行配药,药物要现用现配,注意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4.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6.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必要时使用微量注射泵;

7.静脉注射过程中,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严防药液渗漏,观察病情变化;

8.拔针后,嘱咐患者按压穿刺点3-5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七、肌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

6.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7.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8.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推注药物速度。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八、皮内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进行皮内注射,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

3.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与设备并处于备用状态;

4.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5.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6.告知患者皮试后20分钟内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过敏反应;

8.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或腕带、门诊病历醒目标记,并将结果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十九、皮下注射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用药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嘱患者注射后15分钟开始进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注意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二十、物理降温法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安全地为患者实施物理降温,减轻患者不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局部组织灌注情况、皮肤情况、配合程度、有无酒精过敏史;

2.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嘱患者在高热期间摄入足够的水分;

4.操作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

5.实施物理降温时应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6.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7.半小时后复测患者体温,并及时记录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严格交接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

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如有义齿应取出;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分钟;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8.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充分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

5.吸痰前后给予%的氧气吸入2分钟,如呼吸道被痰液堵塞、窒息,应立即吸痰;

6.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2,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8.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吸痰时应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净痰液,避免反复上提。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

9.吸痰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咳嗽。

(三)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二十三、心电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动态评价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状况;

2.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3.正确选择导联,设置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4.嘱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8.嘱患者电极片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9.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10.停用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二十四、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正确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给药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年龄、病情、心功能等情况及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的合作程度、输注通路的通畅情况及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注药物名称及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不可自行调节;

5.妥善固定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设定参数。

6.随时查看指示灯状态;

7.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状况,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y/6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