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编译引流静脉直径与脑动静脉畸形出

在这项研究中,年龄小、病灶直径小、位于较深的病灶、单个引流静脉和大引流静脉直径与颅内AVM出血具有显著相关性。引流静脉内径截断值≥5mm与破裂的风险呈正相关。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由畸形血管团(血管巢)组成,内含直接相通的动脉和静脉,二者之间无毛细血管,导致高流量、低阻力的通道,将血液从动脉分流到静脉系统。尽管这一定义包括所有动静脉畸形,但这些病变却具有广泛的血管构造谱,根据病灶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和静脉连接的数量而有所不同。虽然颅内AVM的患者临床上可能表现为头痛、癫痫或神经功能缺损,有时也可表现为无症状,但颅内出血是与AVM相关最危险的事件。事实上,颅内AVM的年破裂风险相对较低,在未破裂的AVM中为1.3%,在破裂的AVM中占到4.8%。侵入性治疗方式作为降低AVM出血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具有一定操作风险在最近几年一直有所争议。因此,探索与AVM破裂相关的因素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假设。在有关AVM破裂危险因素的文献中,先前的出血事件和AVM的深部位置被认为是出血最强的预测因子。同时也包括其他因素,如病灶在幕下位置、AVM直径或体积小、深静脉引流、单一引流静脉、与AVM相关的动脉瘤或引流静脉狭窄。然而,在不同的研究中,这些特征与出血风险并不一致。来自巴西圣保罗大学神经介入放射科的LuísHenriquedeCastro-Afonso研究了与颅内AVM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引流静脉直径与AVM破裂的关系。结果于年6月在线发表在《Neuroradiology》上。

研究方法

研究共纳入例患者,根据入院时AVM破裂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例(57%)未破裂动静脉畸形,86例(43%)破裂动静脉畸形。同时收集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血管造影数据,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破裂状态(DSA检查时破裂或未破裂的AVM)、破裂动脉瘤、颅内出血、最大引流静脉是否≥5mm、Spetzler-Martin分级,以及是否存在动脉、血管团或静脉动脉瘤来做进一步分析。(破裂AVM定义为任何与实质和/或脑室出血相关的AVM;由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AVM不认为是破裂的AVM。)表1.未破裂型AVM和破裂型AVM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和定位特点。表2.未破裂型AVM和破裂型AVM患者的血管构筑特点。

研究结果

该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OR0.97,95%CI0.95-0.99,p=0.)、病灶直径每增加1毫米(OR0.%CI0.92-0.97,p0.)均与AVM出血显著相关;深层病灶与浅表病灶相比(OR3.21,95%CI1.13-9.06,p=0.)、单个引流静脉与多个引流静脉相比(OR2.14,95%CI1.02-1.02,P0.)、引流静脉直径≥5mm与5mm相比(OR5.8,95%CI2.70-12.47,p0.)也与AVM破裂出血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3.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VM破裂的预测因素。图1.a正位和b侧位显示左侧位于丘脑和内囊的破裂AVM,内有血管巢和单个深引流静脉。10年后(年)再次因出血对同一患者行DSA检查:c正位和d侧位显示病灶和引流静脉较前增大(箭头)。

研究结论

在这项研究中,年龄小、病灶直径小、位于较深的病灶、单个引流静脉和大引流静脉直径与颅内AVM出血具有显著相关性。引流静脉内径截断值≥5mm与破裂的风险呈正相关。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赵明主治医师

医院

审校

李强副教授

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AVM出血后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桥接介入栓塞的可行性探讨

基底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瘤:附9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定量DSA血流动力学分析淤滞指数与幕上AVM出血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

用于预测破裂AVM预后的Hunt和Hess评分表的拓展量表——脑AVM破裂分级量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神外资讯App、神介资讯App已全面升级为脑医汇App!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s/8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