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谢亲“
Simple”对平台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核对与静脉采血法同
要点说明
评估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其它与静脉采血法同
告知1、血培养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2、采血后注意事项
准备
1、用物:常规消毒物品一套、止血带、血培养基、采血针、手套、按需备酒精灯及火柴
2、其它与静脉采血法同
1、按检查项目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准备相应的血培养基和采血量
2、检查培养基灭菌有效期、有无破损、胶塞有无松脱、瓶签模糊,瓶内培养液肉眼观察有无絮状物、变质.
使用密封瓶培养基采血
1、将密封血培养瓶口的保护帽剔去,消毒瓶盖,干燥1min
2、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
3、戴手套后用采血针头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翼,接培养瓶,当针头出血速度变慢(由线状变点滴状)时反折针头,拔出培养瓶
4、嘱患者松拳,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5min
1、成人血培养采血5ML2、儿童2-3ML,婴儿1-2ML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采血量可增至10-15ML
血培养意义
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细菌或真菌在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即产生持续的菌血症,并且可感染血管外组织。病原微生物从血管外经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流,病人可发生血管内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真菌性动脉瘤、化脓性静脉炎、感染性动脉瘘和动静脉管炎)。除多处感染或动脉内有感染灶外,大量涌入血流的细菌能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被全部清除,肝和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对清除血流内的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异性抗体有促清除作用,多形核白细胞在控制血管外局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清除微生物的作用。但细菌的荚膜和毒力因子却阻碍了清除作用的进行。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