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肺栓塞

1、主要病因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3、早期预防是关键

1概述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如血栓、脂肪颗粒、羊水、空气栓子阻塞了肺动脉,造成供养机制障碍,使得人体缺氧。

2病因

(一)主要原因

血栓是最常见的肺栓子。70%~95%是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为主。其他栓子:如有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寄生虫、胎盘滋养层、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是血流淤滞、静脉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

(二)高危因素

1.年龄因素

尸检资料表明,PE的发生年龄多在50~65岁,儿童患病率约为3%。而60岁以上可达20%。90%致死性PE发生在50岁以上。在女性20~39岁者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同龄男性高10倍。

2.活动减少

因下肢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等原因,致使长期不适当的卧床,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动减少,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导致血流淤滞,深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扫描显示,51%~71%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合并PE。因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一旦静脉内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PE。

4.心肺疾病

25%~50%的PE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并伴有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

5.创伤

15%的创伤患者并发PE,其中胫骨、骨盆、脊柱骨折常易发生PE;此外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也可并发PE,可能因为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或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6.肿瘤

许多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骨肉瘤等均可合并PE。

7.妊娠和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妇女静脉血栓形成之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有报道静脉输注雌激素者亦可诱发PE。

8.其他原因

肥胖、某些血液病、糖尿病、肺包囊虫病等

3症状

1、胸痛

胸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其成因是局部胸膜水肿和炎症渗出。一般认为小栓子累积部位靠近周边,易出现胸膜受累。胸膜样疼痛的出现可能代表着肺栓塞的存在。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类似心肌梗死样的疼痛。约占4%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呼吸困难程度与栓塞的大小范围有关。其成因与V/Q比值失调,气道痉挛有关。

3、咯血

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数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时咯血可能与支气管动脉代偿扩张有关。

4、发热

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可持续1周左右。其原因可能与肺梗死、肺出血、血管炎、肺不张或感染有关。

5、晕厥

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肺动脉痉挛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晕厥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或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14%。虽然小栓子可引起晕厥症状,但目前仍认为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块栓子栓塞。

6、休克

休克类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大块栓子阻塞肺血管床,加之强烈的肺血管痉挛引起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大汗淋漓,焦虑,严重者出现猝死。其发生率约为10%,此类患者检查时常可见肘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但无心源性休克的体位、罗音等体征,故在临床上可借此与其它类型的休克相鉴别。

4诊断

常用检查:血浆D-二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心脏超声、下肢血管B超、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等。

5治疗

一、抗凝治疗

主要药物为肝素和华法林,其抗凝作用能防止血栓栓子继续扩大,等待体内纤溶系统将栓子逐渐溶解。一般采用肝素持续静脉滴注,视基础疾病再决定是否长期服用。

近期手术和患潜在出血性疾病、严重肝病、恶性高血压等病者忌用。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新型抗凝剂,近年逐渐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治疗。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无需实验室监测,应用更方便。

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可使肺动脉内血栓溶解,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

同时,又能溶解深静脉系统的血栓,减少栓子来源,减少肺栓塞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优于单纯溶栓或抗凝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6预防

1、对于老年人、肥胖者、肿瘤患者等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人群,平日应经常活动,不要保持固定的坐卧姿势过久。

2、长途旅行者应定时起来活动下肢,不要久坐;坐长途飞机或其它交通工具时,解开鞋带或穿拖鞋,可减少对脚踝局部血管的压迫,减轻下肢水肿。

3、有静脉曲张患者可穿加压弹力袜,长时间站立后定时坐下抬高双腿,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

4、肺栓塞通常在患者离床活动的瞬间或排便增加腹压时发生,因此,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及溶栓治疗的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挤压或热敷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和下蹲过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可预防DVT后栓子脱落造成PE,可使DVT后PE的发生率5%。

5、CVI患者,手术对于血管壁的轻微损伤都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特别是患者手术时肢体完全的放松或手术后肢体制动阶段。术后给予抗凝、祛聚治疗或加用溶栓药物,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做足背屈和膝、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6、对于存在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时和安装滤器之前,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

7日常生活

一、心理护理:溶栓后患者临床上自觉症状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想下床活动的愿望,这时患者应了解溶栓后仍需卧床休息,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

二、有效制动:急性肺栓塞溶栓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松动,极易脱落,要绝对卧床2周,不能做双下肢用力的动作及做双下肢按摩。另外,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造成血栓脱落;吸烟者应戏劝其戒烟;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

三、做好皮肤护理:急性肺栓塞溶栓后,卧床时间较长,平时要注意患者皮肤保护,如床垫的软硬度要适中,保持皮肤干燥、床单平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破损。

四、合理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少食速溶性易发酸食物,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

五、保持大便通畅: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s/6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