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静脉炎
临床症状
穿刺局部红、肿、热、痛,皮温升高,有脓性分泌物,无全身症状。
原因
(1)患者放化疗后免疫力低下,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2)操作前后不洗手不规范,洗手时间不足、洗手部位不正确。规范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50%的细菌。
(3)在导管置入过程及维护期间执行无菌技术不严,皮肤消毒不严,消毒范围不够。
(4)敷料护理不良,冲封管不规范,导致导管回血形成学凝块,使细菌滋生。
预防
(1)患者放化疗期间,预防感冒,如出现骨髓抑制时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避免外出,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
(2)严格执引无菌技术和手卫生规范。
(3)导管置入前,先清洁穿刺部位皮肤,穿刺点彻底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大于20cm,两侧至臂缘。
(4)PICC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需更换敷料,以后穿刺局部和肝素帽无异常,至少每周更换一次。入敷贴卷曲或潮湿、肝素帽内有血迹,随时更换。
(5)注意病房的通风换气,病房定期用三氧机紫外线消毒。
(6)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若穿刺局部有脓性分泌物,疑似细菌性静脉炎,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作为诊断依据。
处理
(1)安慰患者,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全身症状。定时监测体温。
(2)加强穿刺局部换药,遵医嘱给予局部抗生素换药治疗(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换药或抗生素软膏涂擦)2次/天,注意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3)若局部处理后症状不减轻,反而出现发热症状,考虑拔出导管做导管细菌培养。
患者教育
(1)告知患者自行观察导管穿刺局部有无异常。
(2)告知患者放化疗期间避免感冒和外出。
(3)告知患者病房货居家寝室注意开窗通气。
文字
王凯莉
编辑
冯佳园
供稿
《形象化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效果评价》课题组
1
END
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