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清热化瘀法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3.html
指导:林才志编辑:韦慧湘江晓珊李瑞迪刘文健陈浩彬

概况: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以全血容量增多,血粘度增高及脾大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其临床可表现为:1.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出现复视、视力模糊等症状;2.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严重时甚至有瘫痪症状;3.出血倾向:常见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4.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5.高尿酸血症;6.高血压;查体可见皮肤和黏膜显著充血、肝大、脾大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男性≥g/L,女性≥g/L;红细胞计数:男性≥6.5×10^12/L,女性≥6.0×10^12/L,无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细胞计数多次11.0×10^9/L、血小板计数多次大于×10^9/L;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0.54;女性≥0.50);骨髓象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与巨核细胞系均增生,尤以红系细胞为显著。

病案分享

患者韦某,男,29岁,门诊号:9**,从事服务行业。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全身乏力、双眼布满红血丝,皮肤瘙痒,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7.5*10^9/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10^9/L,当时明确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规律使用干扰素治疗1月余未见明显改善,遂自行停药。期间曾因“脑出血”住院治疗,经治疗后未遗留后遗症。几年来患者间断住院行西医规范治疗,上述不适症状未减,经友人介绍林才志教授治血液疾病颇有心得,愿尝试中医治疗,遂年01月25日至林师门诊就诊。

刻下症见:面红目赤,头晕,呈持续性昏沉感,伴神疲乏力,口干喜饮,纳尚可,寐差,舌瘀暗,苔黄腻,脉沉涩。血常规:WBC:7.8*10^9/L,HB:g/L,PLT:*10^9/L。

中医诊断:血证-阴虚火旺,瘀热互结证

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法:滋阴降火,清热化瘀生地黄15g山药15g当归15g川芎15g益智仁15g赤芍15g丹参15g淫羊藿15g红花10g杜仲30牛膝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地龙10g栀子10g淡豆豉15g桑寄生30g桃仁10g甘草6g菟丝子15g共7剂,日1剂,水煎温服,分早中晚饭后温服。林师分析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加减,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均为活血药,能行脉中瘀血,川芎能活血祛瘀,行气通滞,为“血中之气药”,其性升散;地龙为动物药,行气通络,性主走窜,与川芎相伍增通络之功;淫羊藿、杜仲、菟丝子、益智仁为补阳药,淫羊藿补肾助阳,杜仲、菟丝子补益肝肾,益智仁温脾暖肾,合用补肾助阳,温通经络,使阳气升发,治肾阳不足之头晕目眩;山茱萸收涩固脱,可补肾益肝,生地清热凉血同时补益肝肾;枸杞子、桑寄生、牛膝为补阴药,枸杞子入肝肾;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牛膝引药下行,使药性直达肝肾,牛膝、桑寄生、枸杞子与山茱萸、地黄合用既益肝肾,滋阴润燥,填精益髓,又治肝肾阴虚内热消渴;辅以山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淡豆豉除烦,宣发郁热,栀子苦寒,清泻三焦火邪,可清心安神。上药合用,补肾阳,滋肾阴,阴平阳秘。阳气充盛则血行,气机调畅,推动全身气血运行,减轻脉络瘀血,清窍得养,眩晕可除,此乃治气、治血;滋肾阴,降虚火,清泻体内郁热,即治血。年02月03日二诊:患者面色红赤,皮肤瘙痒较前改善,但头晕、神疲乏力如常,时时欲寐,口干,纳可,舌瘀暗,苔黄腻,脉沉涩。思患者热象不减,先治其标,取生石膏大寒之性,于前方加生石膏30g,与知母、麦冬各15g清热滋阴生津,重楼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5g、救必应15g清热泻火解毒;上述凉药主要治标;添鳖甲为血肉有情之品30g,入肝肾经,滋阴潜阳,治阴虚内热之征,再加煅石英15g镇心安神治不寐。方药共20剂,嘱患者用法同前。年03月01日三诊:患者面赤见转红,无头晕,神疲乏力、寐差较前好转,诉口干口苦,纳欠佳,二便可。急则治标,遂去淫羊藿、菟丝子、杜仲、山茱萸、枸杞子、益智仁、桑寄生、山药等补益肝肾等治本药物;患者睡眠改善,暂去淡豆豉、栀子;继续用桃仁、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活血化瘀,行气通滞;生石膏、知母、生地清热养阴,黄芩清热泻火,清中焦气分热,玄参清热凉血,治患者阴伤口渴症状;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生姜性温,温胃醒脾,调和诸药,中和以上一派凉性药物。

桃仁10g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0g

生地10g赤芍15g丹参15g生石膏30g

玄参15g知母15g牛膝15g黄芩10g

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g桂枝15g

甘草6g

7剂,水煎温服,日1剂,早晚温服。

四诊用法方药同前。

年03月24日五诊见面红微赤,乏力明显改善,仍有口干口苦,寐欠佳,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石斛加强生津止渴之力,淡豆豉、栀子散热除烦治疗失眠。年03月31日六诊,患者外院查白细胞计数6.2g/L,血红蛋白g/L,血小板计数g/L。现面红微赤,口干口苦,纳可,寐欠佳,舌瘀暗,苔黄腻,脉沉涩。葛根30g易石斛以生津止渴,加石膏40g大剂量清热。

生地15g麦冬15g葛根30g生石膏40g

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丹参15g

牛膝15g知母15g玄参15g北沙参15g

栀子10g甘草6g淡豆豉15g

共7剂,水煎温服,日1剂,早晚温服。

患者目前仍处于治疗阶段,后续将继续中药巩固治疗,结合治疗效果调整方案。

按语

第九版《中医内科学》中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疾病,均属于血症范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西医的血液性疾病,与血相关,姑且将其归纳为“血证”一类。《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灵枢·通天论》太少阴阳五态人分类,该患者体型偏瘦,当属于阴虚质,结合患者神疲乏力,嗜睡困倦,面红目赤症状及舌瘀暗,苔黄腻,脉沉涩,据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该病病位在肝,与肺、脾、肾相关,病性属于虚实夹杂,以里证、阴证、虚症为主,证属阴虚火旺,瘀热互结证。“气有阴阳”,气虚可致阴阳两虚。本病缘由患者长期失眠,阴阳不和,阴虚阳盛,虚火燔灼,津液煎熬,久而形成瘀血,可见舌瘀暗,脉沉涩;瘀血内结,久而化热,熏蒸津液、痰液,痰热内阻,可见苔黄腻;阴液耗伤,虚火上炎,故口干;阴阳互根互用,阴损及阳,阴虚导致阳虚,阳气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脑窍失于濡养,则见头晕;气虚无法鼓舞阳气,因此见全身乏力,疲倦嗜睡等虚劳表现。

点击上方

蓝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ss/9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