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你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
但有些人却因担心出现献血反应
而对献血望而却步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什么是献血反应?
献血反应,它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从血液生理学上讲
失血量超过体内血液总量的20%
才会出现血压下降
心跳加快,感到头晕
献血-毫升
还不到体内血液总量的10%
是不会对血压有影响和出现有症状的
但在无偿献血实践中
有个别献血者偶尔会出现献血反应
其表现为出冷汗、
穿刺部位青紫、血肿、疼痛等不适
极个别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献血反应
如晕厥
造成献血反应因素比较多
包括生理的,甚至心理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晕针晕血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血一般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于活跃导致的,这是一种进化的恐惧反射,它会引起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头昏眼花,甚至昏倒。在献血过程中,有部分人就是因为晕针或晕血而发生献血反应。
??????????
情绪紧张献血者缺乏有关知识,对献血存有疑虑和恐惧心理,同时采血引起的疼痛刺激,造成献血者情绪紧张,使疼痛加剧,由此导致发生献血反应。
??????????
空腹献血饥饿时,血糖往往降得很低,此时由于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如果献血就容易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低血糖性昏迷。
??????????
休息不佳献血前一天参加强度大的体力劳动,又未得到充分休息的献血者,由于疲劳过度,献血时可加重身心负荷而引起献血反应。
引起献血反应的诱因
1、精神过度紧张:这是发生献血反应的最重要的因素。初次献血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感,主要原因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较少,有思想顾虑、心理恐惧,尤为明显的表现是仅在采集少量血标本时即发生反应。也有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自己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晕厥,这称之为连锁反应,完全是由精神因素所引起。对于多次献血者,当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献血反应。而惧怕采血针头过粗,怀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害怕二次穿刺引起血管渗漏或血肿,则会因扎针时的疼痛和献血前恐惧心理而引发献血反应。
2、献血前身体状态:人体在疲劳、休息不佳或环境不适应的时候,身体处于一个相对于正常情况下比较敏感且脆弱的状态。比如会晕车的人,很容易在流动献血车采血时发生献血反应,实际上是晕车症状的再现,采血只是诱因哦。同时,空腹、熬夜或身体状况欠佳者也容易诱发献血反应!
3、晕针晕血: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献血者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血是见血或者流血之类的情形,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潜在的恐惧体验。两者形成的原因,其实都是精神紧张所致。
4、献血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声音噪杂、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等,容易使献血者心情烦躁,进而诱发献血反应。
5、工作人员的采血技巧和服务态度:过分粗暴、直接、不加沟通或不够熟练的穿刺技术,都会在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造成不愉快的感官体验及心理阴影而诱发献血反应。
参加无偿献血时所遇到的献血反应
多半是由于心理紧张、空腹、
睡眠状况差等原因引起的
为预防献血反应
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献血反应如何预防及处理?
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
(1)穿刺不成功和血流减慢
调整针头的位置,重新穿刺或放弃采血。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碰到这种情况,每个人的感觉及对疼痛的耐受值都不一样,因此作为献血者要和护士及时沟通。同意让护士重新调整针尖位置的就适时告知,如果不同意就告诉护士拔针放弃采血。
(2)血肿及瘀斑
因血液从血管穿刺处渗出并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如存在明显肿胀,即为血肿。如不存在明显肿胀,即为瘀斑。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变色,肿胀及局部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出现肿胀,肿胀压迫周围组织,压迫强度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至前臂和手的疼痛以及血肿周围的刺痛。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的血肿,初期难以被发现,血肿增大时,压迫强度加重,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
瘀斑和血肿可以说是献血局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是由于穿刺技术不佳及献血后压迫针眼不当所致。对于瘀斑,献血者如已离开献血点则可以自行处理: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一二周后淤血则可自行吸收,自行消散。对于血肿,则不提倡个人处理,可拨打献血服务热线或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3)误穿动脉
刺入动脉,是指采血针刺入肱动脉或其分支,表现为肘部轻度疼痛,所采集血液呈鲜红色,采血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血袋异常快速充盈。如处理得当,可不形成血肿,也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但是刺入动脉引起大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概率也较高。
当然这是护士个人穿刺水平的问题,但作为献血者您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因为保护不当,动脉出血易引发危险。处理的方法是在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棉球或敷料,用手指牢牢压迫10分钟后扎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不出血为宜,避免做剧烈运动及负重,随时和采供血机构保持沟通联系。
因为这种情况极易出现:迟发型出血。即在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解除穿刺部位的按压或包扎绷带之后,穿刺部位重新自发性出血。所以在采血结束按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部位的正确及时间的长短,献完血手臂不要用力或托举太重的物体。但这种反应发生率极低,因为现在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相当过关。
(4)神经肌腱的刺激及损伤
这个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神经刺激:因血肿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与血肿部位相关的神经放射痛或感觉异常,但血肿可不明显。疼痛并不是在穿刺进针时即刻发生,而是在穿刺后一段时间,当血肿达到足够大时才出现。
神经损伤: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有些献血者会疼得当时忍不住叫出声来。
肌腱损伤:采血针刺伤肌腱,在采血针进针时立即出现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
(5)局部炎症
血栓性静脉炎:与血栓相关的静脉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附近沿血管走向的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发生在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有红色条索状物硬结,触痛明显。
局部皮肤过敏: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对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用耗材产生过敏反应,采血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肿胀和瘙痒。
局部感染: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炎性渗出。
(6)一般性手臂疼痛
献血时或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但没有其他表现,因此我们不宜将其归入神经刺激、神经损伤或肌腱损伤,只当作一般性手臂疼痛处理。
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处理
以全身表现为主的不良反应,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其诱因包括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少数比较严重,可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如发生晕厥和摔倒,可导致意外损伤。
(1)轻度献血反应处理: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血供;松开或脱去紧身衣物,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床或椅边放一容器,以防呕吐;充分的休息,喝平衡盐液或饮料;恢复后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在确保自己已完全恢复后方可离去。
(2)中度献血反应处理: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请血站医生或护士查看;松开或脱去紧身衣物,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床或椅边放一容器,以防呕吐;减少恐慌情绪,确保有人看护。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喝平衡盐液或饮料;如有明确禁忌症的话,尽量以后不要再献血;同样保证在离开前已完全恢复,且离开时最好有人陪同;如无陪人,则要安排好自己回家的交通事宜。因为中度反应容易出现反复、延迟及加重,有些献血者会出现独自出行后晕倒在街道、超市及公交车上,进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情况及人身伤害。
(3)重度献血反应处理:首先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的概率极低,其次发生重度献血反应后血站会有专业医生对你做相应的急救处理;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恐慌,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重度反应者在献血车上经专业医生处理后都会康复,血站会对每一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
最后
献血前应了解有关的献血常识,消除恐惧心理,在采血前一天晚上要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献血应在饭后,切忌空腹献血,保持良好的心情。
根据以往采供血机构的统计数据,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还是很低的;献血者献血前后只要严格按照献血的注意事项做好应对,一般是不会发生任何献血反应的。本文部分内容转自安徽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宣传科普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