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PICC-DVT)的因素较为常见,但医生对这类因素的了解却极少,因此我们对各类文献进行了总结以更好的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以下为PICC-DVT系统性综述中需要记住的10项要点。[AmJMedJul]
1PICC-DVT的发病率在2%~75%之间,可能因研究人群、检查方法及诊断阈值不同而产生差异。危重症及住院患者的发病率较高(5~15%),紧急救护患者发病率较低(2~5%)。近期筛查性研究发现75%的装置可能发生PICC-DVT,但多数为无症状性血栓。2PICC-DVT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医疗工作者因素与装置因素。既往发生静脉血栓、危重症、恶性肿瘤、PICC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以外、小静脉植入、内腔数量多或PICC规格过大均是重要的预测因子。3尽管PICC相关肺栓塞发生频率低于腿部深静脉栓塞,但前者在重症及癌症患者中更为常见。4PICC-DVT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具体,而且目前也没有有效的临床风险预测工具。5超声波检查法在PICC-DVT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因此被推荐作为初始诊断检查。6对于超声检查阴性或不确定的疑似患者,可选择静脉造影术(contrastvenography)进行再次检查。7若发生PICC-DVT的患者仍需要PICC治疗,可继续保留装置。8PICC-DVT患者至少维持3个月的抗凝(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治疗。9临床指南建议症状严重(炎症或肢体功能障碍)、血栓负担较重与出血风险较低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0药物预防或筛查PICC-DVT的效果并不明确。转载请注明来源:医脉通(medlive.cn)
医脉通,您的临床决策好帮手!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