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venous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为主要症状,以下肢浅静脉曲张、水肿、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近期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医院普通外科的梅家才教授,分享了CVD的压力治疗及循证医学证据。
慢性静脉疾病的发病
来自国际静脉论坛(UIP)的静脉领域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下肢不适人群中,CVD的发生率为63.9%,其中C3~C6的CVI患者占24.3%。在中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近1亿患者,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CVD的发病机制在于“静脉血流紊乱和慢性炎症反应的共同作用使该疾病产生基础的临床表现。”其中,下肢静脉高压是CVD的主要生理改变。对于健康人群,踝部的静脉压平卧位时为10mmHg左右,站立时静脉压可升至80~mmHg,步行时静脉压很快降至35mmHg以下。只要继续行走,静脉压便稳定在这个程度,当停止行走时,又恢复至原先水平。而对于重度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行走时静脉压力也在60mmHg以上。
下肢静脉高压,导致静脉本身病变以及对周围组织产生影响。对静脉本身,产生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破裂出血;对周围组织,清除减少(代谢产物),渗出增加(组织水肿、炎症浸润、色素沉积)。
压力治疗
压力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弹力袜,压力泵。其主要在血管外部施加与病理超出正常压力等量的压力,以恢复正常的静脉回流功能。应根据患者下肢静脉压的不同选择级别不同的弹力袜。
压力治疗的作用:
1、对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加站立位静脉(向心性)血流,减少残余静脉血容量,血液在身体中央部位重新分布,减少患肢浅、深静脉内血流反流,减少病理性静脉高压,并减少行走时残余容量分数(RVF);
2、显著缩小股静脉直径,缓解静脉瓣膜功能障碍;
3、对微循环的影响。加压后,微循环血流加快,使得白细胞嵌陷和白细胞粘附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也减少,使得整个炎症反应减少,引起的疼痛改善,溃疡愈合。
但版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未对弹力袜的压力级别、穿着时间做明确规定。基于循证数据的弹力袜国际专家共识(),认为压力治疗能够缓解CVD症状,减轻CVD下肢水肿,改善CVD皮肤改变,治疗CVD溃疡,缓解CVD溃疡疼痛,预防CVD溃疡复发,减轻大隐静脉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对C1期患者硬化治疗后巩固疗效。
弹力绷带的加压治疗
绷带下压力与绷带张力、使用层数呈正比,与使用绷带肢体的曲度半径呈反比。使用高弹绷带,产生主动性压力。绷带具有较强的弹性,在休息或者运动时都会产生压力。作用于浅部静脉,术后使用预防交通支出血。另一类为低弹绷带,产生被动性压力。静息状态本不产生压力,当运动状态时,在肌肉收缩变粗,绷带直接作用与肌肉,产生较大的压力。作用于深部静脉,用于下肢静脉溃疡与淋巴水肿。
CVD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是核心,药物治疗和压力治疗始终贯彻周围。对有关静脉曲张术后既往文献回顾,包括传统静脉曲张手术后的压力治疗、静脉腔内热消融术后的压力治疗以及硬化剂治疗术后压力治疗。传统手术后压力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压力治疗能够明显减低术后疼痛,明显减低术后住院时间,提高切口愈合率,而且术后4周肢体体积明显降低。激光组RCT,压力治疗后疼痛评分弹力袜组明显降低,满意度评分弹力袜组在2天和6周时更高。对于射频治疗患者,推荐术后7天使用压力治疗。使用硬化剂的患者,术后压力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压力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能够明显降低硬化剂治疗术后色素沉着。
总之,静脉曲张术后使用压力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瘀斑,减少术后疼痛,有效减少术后血肿以及减少腿部术后肿胀。最佳的术后压迫治疗时间目前还不统一,但至少需要1个月,而且越久越好。
梅家才教授所在中心,推荐静脉腔内热消融或硬化剂等治疗术后当天弹力袜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建议不超过48小时),日夜穿着二级以上弹力袜一周,日间穿着三周以上,越久越好,有溃疡及色素沉着建议长期穿着弹力袜。
小结
压力治疗通过在血管外部施加一个与病理超出正常压力等量的压力值,以恢复正常的静脉回流功能。压力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减轻下肢水肿,促进溃疡愈合,缓解溃疡疼痛,改善皮肤病变,预防溃疡复发巩固手术疗效,减轻手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压力治疗是慢性静脉疾病治疗的必要手段,必须重视。
《门诊》杂志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