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免疫共话肾事MENTOR后时代

星视界

7月14日,“星视界——聚焦免疫共话肾事”线上直播会议如约而至,交流主题为“MENTOR后时代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选择”。

本期线上会议有医院李雪梅教授担任主席,医院秦岩教授进行病例分享,医院刘冰教授和中国医院姚丽教授参与点评,共同为线上与会者“传经送宝”。

李雪梅教授

李雪梅教授表示,近10年来,膜性肾病逐渐成为主要的慢性原发性肾病,占据肾穿刺患者人群的1/3,其治疗非常棘手,经典治疗耗时较长,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另外,也有一些新近研究包括新的药物,为治疗膜性肾病也提供一些较好的方法,其临床应用值得肾病同仁交流、探讨、学习。

病例分享

秦岩教授

秦岩教授在“MENTOR后时代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选择”分享主题中,介绍了一例65岁男性病例:年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在年入院前已经有8年与疾病的“搏斗”史。入院诊断结果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考虑有特发性膜性肾病和急性肾损伤)、左下肢皮肤感染、类固醇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考虑拟解决的问题有:急性肾损失原因,有无可逆因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背后有无继发因素;下一步原发病治疗策略。

在治疗策略上,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特发性急性肾损伤,秦岩教授给予了抗凝、输出白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比照KIDGO指南中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描述进行风险评估后,秦岩教授发现,患者情况属于高风险,首选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最终选定利妥昔单抗1g+泼尼松15ml,单次给药,2周评价一次。经治疗,B19细胞已经降至5以下,治疗达标。

此后随访发现,患者用药后效果明显较好。半年后,再次给予利妥昔单抗1g+泼尼松15ml的加强治疗。

年8月,治疗1年后,结合患者身体状况,治疗方案调整为:利妥昔单抗0.5g+泼尼松2.5ml。“在最近的一次随访中发现,该患者疾病状况几乎得到完全缓解。总结这例患者的情况,我们发现新药的出现和发展给了我们面对疾病时新的‘武器’。”

之后,她回顾了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进展及里程碑事件,并强调从年NEJM首次报道到年MENTOR研究中利妥昔单抗首次应用于膜性肾病,经历了20年的探索。MENTOR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疗效优于环孢素且安全性更好,这标志着膜性肾病治疗进入MENTOR后时代。GEMRITUX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中高风险特发性膜性肾病效果更好。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对比后,秦岩教授总结,MENTOR研究给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了循证证据。

专家点评

刘冰教授

刘冰教授表示,自年KDIGO指南草案公布后,利妥昔单抗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广泛。当前膜性肾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长期随访观察不现实,对此,她向秦岩教授提出了应用利妥昔单抗后续的维持治疗问题,引得了线上专家的共同思考,并指出这一问题仍需肾脏同仁不断研究和探索。

姚丽教授

姚丽教授评价本次分享的病例是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完美结合。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她赞同新药或者新研究的出现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尤其是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小结

在本期病例分享的紧张1小时中,通过对病例的病情追踪以及创新治疗,为线上与会者展示了新选择和新治疗,对进一步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识别海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fy/9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