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会变大吗 http://m.39.net/news/a_7230217.html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炎症性关节炎和关节外受累,可致软骨骨骼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好发于中老年人。与一般人群相比,RA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OP)、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今尚无根治措施,一些患者为了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SAIDS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具有镇痛消炎作用,但不能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现在多主张在应用NSAIDS之后,应尽早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以控制病变进展。常用物有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功能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与NSAIDS不同,DMARD一般起效缓慢,疼痛缓解作用较差,但抗炎效果持久,可减缓关节的侵蚀、破坏以及由此而致的功能障碍。临床多应用DMARD与NSAIDS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DMARD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金制剂、青称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3、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迅速改善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根治,多数患者停用后复发。主要用于有关节外症状者、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常用泼尼松口服。
一.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RA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糖皮质激素(GCs)、植物药物等。(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包括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舒林酸、萘普生、氟比洛芬酯、酮咯酸等,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等。NSAIDs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可减轻RA症状,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需与其他药物如DMARDs联用。非选择性NSAIDs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会增加出血量,对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因NSAIDs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对同时合并有开放骨折、骨折部位血供不良、吸烟、糖尿病、感染、营养不良等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危险因素的患者,尽量少用甚至避免使用NSAIDs。使用NSAIDs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他不良反应有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心血管不良反应、影响肾功能(水钠潴留、肾功能不全)、损害肝功能、哮喘或鼻炎发作、精神病及其他心理状况改变、皮肤损伤等。有消化道出血风险或需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者,建议优先选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禁用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COX-2抑制剂。高龄、肾功不全、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者慎用。NSAIDs可能致肾脏缺血,诱发和加重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建议慢性肾脏病者使用。(1)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克,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2)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毫克,每天2~3次,每日毫克,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3)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司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克,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毫克,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怒等。
(4)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毫克,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毫克,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
DMARDs较NSAIDs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又称慢作用药物,其无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进展,包括传统合成DMARDs、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传统合成DMARDs如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柳氮磺吡啶(SSZ)、羟氯喹、环孢素、艾拉莫德、硫唑嘌呤(AZA)、环磷酰胺(CTX)、青霉胺等。生物制剂DMARDs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白介素(IL)-1拮抗剂(如阿那白滞素)、IL-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抗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阿巴西普)等。靶向合成DMARDs如JAK抑制剂托法替布。生物制剂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建议术前停药4~5个药物半衰期。手术时间应定于给药周期末,即生物制剂药效最低时。术前停用生物制剂的RA患者一旦伤口愈合(通常在术后14d左右),已拆除所有缝线/钉皮钉,无明显水肿、渗液,且无非手术部位感染的证据,即可重新开始生物制剂治疗。使用生物制剂DMARDs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有增加结核感染、肝炎病毒激活和肿瘤的风险,其他不良反应有心力衰竭、皮肤反应等。TNF-α抑制剂偶有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及脱髓鞘病变等。靶向合成DMARDs的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穿孔、肝酶升高、血脂升高、感染、恶性肿瘤和淋巴增值性疾病、超敏反应等。不建议用于重度肝损害者。(3)金制剂(含金盐)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thiomalate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毫克肌注,第二周25毫克。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毫克。总量达~毫克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0毫克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维持量每月50毫克。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用药多年,甚至终身者。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0毫克,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口服金制剂效果与注射剂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等,停药后可恢复。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剂量为6毫克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4)青霉胺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毫克,第二个月每次毫克,每日2次。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毫克,每日三次。每次总剂量达毫克为最大剂量。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5)糖皮质激素
GCs有高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可快速明显缓解症状,迅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广泛用于RA患者,但不能阻止RA进展。关节腔注射GCs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表1.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强度、半衰期及作用持续时间分类
药物
抗炎强度
HPA轴抑制时间(24h)
血浆半衰期/min
作用持续时间/h
短效
氢化可的松
1
1.25~1.50
90
8~12
可的松
0.8
1.25~1.50
30
8~12
中效
泼尼松
3.5
1.25~1.50
60
12~36
泼尼松龙
4
1.25~1.50
12~36
甲泼尼龙
5
1.25~1.50
12~36
曲安西龙(曲安奈德)
5
1.25~1.50
>
12~36
长效
地塞米松
30
2.75
~
36~54
倍他米松
25~35
3.25
~
36~54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危象)较罕见,临床症状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低血压、大汗、低血糖、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心肌收缩力减低。尤其是在术中或术后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或休克、液体负荷无效,应考虑此症的可能,并给予紧急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mg或甲泼尼龙20~40mg,继之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30~50mg/8h,并酌情给予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防止低糖血症,纠正电解质紊乱。GCs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诱发应激性溃疡、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高血糖、骨质疏松症、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缓伤口愈合、神经精神效应(如情绪不稳、轻躁狂、躁狂、抑郁、精神病性症状、谵妄、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认知改变、癫痫发作、严重的抑郁症)、静脉血栓栓塞(VTE)、皮肤、浅表血管及其他组织的脆性增加等。(6)左旋咪唑
可减轻疼痛,缩短关节僵硬的时间。剂量为第恢苊看?0毫克,每日1次,第二周每次50毫克,每日2次,第三周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过敏性皮疹、视力减退、嗜睡、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
(7)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停药情况下或激素减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2次。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原治疗量的1/2~2/3。连续用3~6个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脏毒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脱发、闭经、出血性膀胱炎等。
甲氨喋呤(MTX)有免疫抑制与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蚀,每周5~15毫克肌注或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副作用有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与皮疹。该药可能成为继金盐和青霉胺之后被选用的另一缓解性药物。
(8)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关节肿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毫无影响。一旦停药,短期内即复发,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仅限于严重血管炎引起关节外损害而影响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发症可能引起失明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心脏传导阻滞者关节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可短期应用,或经NSAIDS、青霉胺等治疗效果不好,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如疗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醋酸氢代泼尼松混悬液可作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某些单个大关节顽固性病变,每次关节腔内注射25~50毫克,严防亟谇荒诟腥竞凸侵势苹怠Hパ资?br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种适合关节内给药的长效皮质类固醇,一次量为10毫克,膝关节为30毫克。
(9)雷公藤
国内多年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证实有良好疗效。有非甾类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改善症状,使血沉和RF效价降低。雷公藤多甙每天60毫克,服用1~4周可出现临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经不调及停经、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腹痛腹泻等,停药后可消除。
昆明山海棠作用与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疗程3~6月以上。副作有头昏、口干、咽痛、食欲减退、腹痛、闭经。
(10)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每次口服~毫克,每日2次。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在疾病的治疗上,我们总是会需要时间来对疾病进行治愈的,因此,我们希望您,在治疗期间,切勿因为时间过长,而中途放弃。以上是关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的简单讲解,希望能对您疾病的好转有帮助。
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目前抗OP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抑制剂等)、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双重作用机制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药物、锶盐类药物等。OP的基础治疗药物为钙剂与维生素D。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发生椎体脆性骨折(有临床症状或无症状)或髋部脆性骨折者。DXA骨密度(腰椎、股骨颈、全髋部或桡骨远端1/3)T-值≤-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骨量低下者(骨密度:-2.5T-值1.0),具备以下情况者之一:发生过某些部位的脆性骨折(肱骨上段、前臂远端或骨盆);FRAX工具计算出来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20%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分为几类?
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抑制剂(国内未上市)
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其他机制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
中药:●骨碎补总黄酮体剂●淫羊藿苷类制剂●人工虎骨类制剂
如何选择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1、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有些国家还批准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用法:阿仑膦酸钠片剂,7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1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1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阿仑膦酸钠D3片:阿仑膦酸钠70mg+维生素DIU或5IU的复合片剂,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服用方法:空腹服用,~ml白水送服,服药后30min内避免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此期间应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注意事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者慎用禁忌证: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狭窄或迟缓不能;不能站立或坐直30min者;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双膦酸盐——唑来膦酸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些国家还批准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用法:唑来膦酸静脉注射剂,5mg/瓶,静脉滴注,每年1次输注方法:静脉滴注至少15min,药物使用应充分水化注意事项:低钙血症者慎用,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需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患者在首次输液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多在1~3d内缓解,严重者可给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不建议预防性使用禁忌证:对本品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3、双膦酸盐——利塞膦酸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疏松症,有些国家还批准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用法:利塞膦酸钠片剂,3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周1次;5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片服用方法:空腹服用,~ml白水送服,服药后30min内避免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此期间应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注意事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者慎用禁忌证: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狭窄或迟缓不能;不能站立或坐直30min者;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4、双膦酸盐——伊班膦酸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用法:伊班膦酸钠静脉注射剂,1mg/安剖瓶,2mg静脉滴注,每3个月1次;国外已有伊班膦酸钠口服片剂上市,mg/片,每月口服1片输注方法:静脉滴注至少15min,药物使用应充分水化注意事项:低钙血症者慎用,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需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患者在首次输液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多在1~3d内缓解,严重者可给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不建议预防性使用禁忌证: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或血肌酐5mg/dl(或μmol/L)者;对本品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5、双膦酸盐——依替膦酸二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增龄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的风险用法:依替膦酸二钠片剂,0.2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依替膦酸二钠胶囊,0.2g/粒,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服用方法:两餐间服用,本品需间断、周期性服药,即服药两周,停药11周,然后开始第2周期服药,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服药2h内,避免使用高钙食品(例如牛奶或奶制品)、含矿物质的维生素、抗酸药注意事项:肾功能损害者禁忌证: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或血肌酐5mg/dl(或μmol/L)者;对本品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6、双膦酸盐——氯替膦酸二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各类型骨质疏松症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用法:氯膦酸二钠胶囊,mg/粒,口服每次2或4粒,每日1次或2次服用方法:空腹服用。服药1h内,避免进食牛奶、食物或含钙和其他二价阳离子的药物注意事项:肾功能损害者慎用。开始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腹泻,该反应通常是轻度的禁忌证: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或血肌酐5mg/dl(或μmol/L)者;对本品或其他双膦酸盐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7、降钙素类——依降钙素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等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骨折的风险用法:依降钙素注射剂,20U/支,20U肌肉注射,每周1次;依降钙素注射剂,10U/支,10U肌肉注射,每周2次;服用方法:空腹服用。服药1h内,避免进食牛奶、食物或含钙和其他二价阳离子的药物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注射药物后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是否做过敏反应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8、降钙素类——鲑降钙素
适应证:CFDA批准预防因突然制动引起的急性骨丢失和由于骨质溶解、骨质减少引起的骨痛,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症等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非椎体(不包括髋部)的骨折风险用法:鲑降钙素鼻喷剂,2ml(4IU)/瓶,IU鼻喷,每日或隔日/次;鲑降钙素注射剂,50IU/支,50IU或I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次注意事项: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现象,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是否做过敏试验禁忌证:对鲑降钙素或本品中任何赋形剂过敏者9、绝经激素治疗类药物
适应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特别是有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出汗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以及希望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妇女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髋部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用法:有口服、经皮和阴道用药多种制剂。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注意事项:严格掌握实施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绝经早期开始用(60岁以前或绝经不到10年)收益更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定期进行(每年)安全性评估,特别是乳腺和子宫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属酌情慎用10、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替
适应证:CFDA批准的适应证为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降低骨转换至女性绝经前水平,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用法:雷诺昔芬片剂,60mg/片,口服,每次60mg,每日1次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时不宜用禁忌证:正在或既往患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视网膜静脉血栓者;肝功能减退包括胆汁淤积,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难以解释的子宫出血者,以及由子宫内膜癌症状和体征者;对雷洛昔芬或任何赋形成分过敏者11、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
适应证:CFDA批准用于有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国外还批准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效:能有效地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用法:特立帕肽注射制剂,20μg/次,皮下注射,每日1次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注射特立帕肽后血钙浓度有一过性轻度升高,并在16到24h回到基线水平。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禁忌证:并发畸形性骨炎、骨骼疾病反射治疗史、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者;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小于18岁的青少年和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对本品过敏者12、锶盐——雷奈酸锶
适应证:CFDA批准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能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降低发生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风险用法:雷奈酸锶干混悬剂,2g/袋,口服每次2g,睡前服用,最好在进食2h之后服用注意事项:不宜与钙和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禁忌证:伴有已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和/或脑血管疾病者,或伴有未控制的高血压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重度肾功能损害者13、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α骨化醇
适应证:CFDA批准的适应证为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疗效: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发生率,进而降低骨折风险用法:α骨化醇胶囊,0.25μg/粒、0.5μg/粒或1.0μg/粒,口服每次0.25~1.0μg,每日1次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特别是同时补充钙剂者;肾结石患者慎用禁忌证:高钙血症者14、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骨化三醇
适应证:CFDA批准的适应证为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疗效: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有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用法:骨化三醇胶囊,0.25μg/粒、0.5μg/粒,口服每次0.25μg,每日1次;或口服每次0.5μg,每日1次骨化三醇胶囊,0.25μg/粒、0.5μg/粒,口服每次0.25μg,每日1次;或口服每次0.5μg,每日1次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特别是同时补充钙剂者;肾结石患者慎用禁忌证:高钙血症者15、维生素K类——四烯甲萘醌
适应证:CFDA批准的适应证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疗效:促进骨形成,并有一定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能够轻度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用法:四烯甲萘醌胶囊,15mg/粒,口服每次15mg,每日3次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适、腹痛、皮肤瘙痒、水肿和转氨酶轻度升高禁忌证:服用华法林的患者16、中医中药治疗——骨碎补总黄酮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症见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疗效:补肾、强骨、止痛用法:见CFDA批准的以骨碎补总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偶见口干,便秘,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注意事项: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17、中医中药治疗——淫羊藿苷
适应证:CFDA批准治疗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疗效: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用法:见CFDA批准的以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注意事项:食生冷、油腻食物;感冒时不宜服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禁用18、中医中药治疗——人工虎骨粉制剂
适应证:CFDA批准用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的改善疗效:具有健骨作用用法:见CFDA批准的以淫羊藿苷人工虎骨粉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偶见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多饮水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与骨骼羟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目前已证实双膦酸盐类药物(BPs)可延缓RA患者的骨丢失,并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且在RA者中使用BPs预防OP优于治疗OP,同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但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BPs可降低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且持续给药并不优于间断给药。对无法使用BPs或存在极高骨折风险者,可使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特立帕肽,即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活性片段(rhPTH1-34),能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及促进骨形成,其促进骨形成作用可有效中和GCs的不良作用,降低骨折风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年)中指出,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特立帕肽不仅能显著提高腰椎、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还能提高骨小梁评分(TBS),可作为女性类风湿关节炎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治疗选择。双膦酸盐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一过性"流感样"症状、肾脏毒性、下颌骨坏死、非典型股骨骨折(大腿或腹股沟部位疼痛)等。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及功能性食管活动障碍者慎用。患有严重口腔疾病或需接受牙科手术者,不建议使用,用药期间注意口腔卫生。特立帕肽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眩晕、肢体疼痛、一过性血钙浓度轻度升高等。禁用于并发畸形性骨炎、骨骼疾病放射治疗史、肿瘤骨转移及并发高钙血症者以及肌酐清除率小于35ml/min者、小于18岁的青少年和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