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已经被很多医生所熟知,最早是在年由Adams医生提出,在年,由Baker医生详细描述了这一疾病,所以,我们通常认为的腘窝囊肿,又叫Baker囊肿。是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因素,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关节液经后关节囊的薄弱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GSB)膨出,形成囊肿。GSB是一种正常存在的解剖结构,并且这种囊在股骨内侧髁后囊横断面水平与膝关节囊相通,腓肠肌肌腱与其合并,并常与关节腔相通,通过关节腔造影予以证实。
1.流行病学
腘窝囊肿常见于35~75岁人群,常伴有膝关节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损伤;或关节的过度疲劳等。当腘窝囊肿未引起症状时,患者常常是在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在儿童中,腘窝囊肿在4~7岁人群中更为常见。
2.病理机制
目前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内侧头与半膜肌滑囊与关节腔之间存在着一个长4~24mm的水平裂隙样结构,该结构在幼儿时期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加,裂隙逐渐增长。当关节腔内的压力异常增高时,关节液会自此裂隙流出,使滑囊膨大。而这种裂隙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单向流通的机制,保证了关节液进入囊内的单向流通,而难以由囊内反流入关节腔。正是这种机制存在,使得腘窝囊肿随疾病进展不断增大,而很少会自然消失。尤其是对于成年人继发性腘窝囊肿。而在Kongmalai等的研究中发现,腘窝囊肿的囊壁在组织学上是一些增厚的玻璃样变性组织,不包含任何可分泌滑液的滑膜细胞,他们认为囊壁只是一个储存囊液的容器,而不能产生滑液。进一步验证了腘窝囊肿的成因更倾向于物理性因素,而并非自我分泌形成。对于引起关节液增多,关节腔压力升高的原因,腘窝囊肿的发生与关节内疾病关系密切,综合文献报道继发性腘窝囊肿病因大概有: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游离体形成、半月板撕裂或术后、前后交叉韧带撕裂或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软骨退变及损伤等,其中以半月板撕裂(83%),特别是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43%)最常见。
3.临床表现与体征
最常见的症状为腘窝处憋胀感(76%)和膝关节后内侧疼痛(32%)。查体会发现腘窝的后方正中或者偏外侧有个圆形、光滑、有弹性的肿块,可有波动感。当膝关节过伸时,能明显触摸到囊肿紧张,屈曲时又会变得柔软,这个体征被称为Foucher征。因为当膝关节过伸时,囊肿由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接近而受到压迫,使得囊内压力增高。这个体征可以用来鉴别Baker囊肿与腘窝的其他肿物。比如:血管瘤,神经鞘膜瘤及肿瘤,并不会随关节活动而改变。当腘窝囊肿压迫到周围的血管时,会导致下肢静脉阻塞,并出现下肢水肿。若果囊肿压迫到周围肌肉时,会导致局部肿胀,肢体远端水肿甚至出现类似于血栓性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压迫胫骨或腓总神经可致周围神经病。当囊液快速积累,囊内压力急剧升高时,可能会导致囊肿破裂,囊液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类似于血栓性静脉炎,比如:膝关节及小腿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及红等。
4.诊断
A.超声超声是一种方便、经济、非侵入而且无辐射的检查。它可以评估囊肿的大小;与毗邻肌肉、肌腱和血管的关系;以及显示囊内的游离体及间隔。同时,可以用于与腘动脉瘤和神经节囊肿的鉴别诊断。超声可以发现关节造影不能发现的一些腘窝囊肿,而超声是种非侵入性检查。因此在诊断腘窝囊肿方面,超声很快取代了关节造影。但是,对于关节内病变的诊断,超声的价值比较有限。根据超声图像表现可将腘窝囊肿分为3型:(1)单纯囊肿型;(2)分叶囊肿型;(3)囊液混浊型,该分型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B.MRI检查目前公认的诊断膝关节肿物,评估膝关节病变的金标准。通常情况下,腘窝囊肿在膝关节MRI中,T1加权为均匀低信号,T2加权呈均匀高信号,并且可以观察到与关节腔的交通口,呈“鸟嘴样”。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软骨、滑膜、半月板及韧带显示良好。不仅能准确显示囊肿,了解囊肿开口与关节腔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观察到其他影像学方法不能显示的关节内并存的病变,如:半月板撕裂、软骨损伤、韧带损伤情况等,对于指导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当腘窝囊肿发生破裂或渗漏时,在MRI上可以观察到周围软组织的水肿高信号。
5.治疗
A.保守治疗.成人腘窝囊肿治疗方案较成熟,国内外大量学者都进行了不同的研究。超声引导抽吸与注射皮质类固醇对于合并腘窝囊肿的骨关节炎是一种相对低风险和成功的手术。
B.手术治疗.
开放手术:传统切开手术多采取关节后方入路做S-或Z形切口,手术易伤及血管神经,同时由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处不易发现,无法对关节内的病变诊断及治疗,容易造成术后复发,复发率高达42%-63%,术后瘢痕大,易发生关节粘连等。
关节镜手术: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腘窝囊肿与关节内疾病联系的深入认识,关节镜在腘窝囊肿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常用的关节镜手术入路有前后联合入路,双后内侧入路以及后内侧及后外侧联合入路。术前可将亚甲蓝染液注入囊腔内进行标记,常规关节镜入路行关节腔清理术,处理关节内病变,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滑膜炎等;然后关节镜可由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侧髁间隙插入,进入膝关节后内侧间室,找到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裂隙结构;镜下监视建立1~2个后内侧入路,插入篮钳或刨刀切除增生滑膜,扩大裂隙。
腘窝囊肿切除术后第1、2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及醋酸曲安奈德,术后第3、4周注射玻璃酸钠,每周一次。醋酸曲安奈德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持久的抗炎作用,降低细胞膜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膝关节肿胀及减少关节积液生成,可以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膝关节关节液中透明质酸不仅具有营养及修复滑膜、软骨半月板损伤,而且还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发挥抗炎作用。透明质酸润滑作用还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可以弥补关节疾病导致的关节腔内内源性透明质酸不足的缺点。最为重要的是,研究证实醋酸曲安奈德及玻璃酸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即醋酸曲安奈德能够促进滑膜细胞分泌透明质酸,而透明质酸的网格状分子结构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弥散,从而降低细胞及滑膜的通透性,减少关节积液的形成,降低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
关节镜技术的成熟,治疗腘窝囊肿备受亲睐,不仅能治疗腘窝囊肿还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症,并允许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是当前发展的方向,但手术适应证选择方面要谨慎,特殊情况下需联合切开手术。
最后的最后,希望的各位有所收获,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