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PICC带管患者进行专业的维护,搭建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PICC维护网络,缩短患者导管维护路程,满足出院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北京市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前期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PICC护理门诊信息进行了梳理及汇总。年12月14日,北京市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根据前期上报情况,在京举办“北京市医疗机构PICC护理门诊培训”,针对67家上报单位选派的名PICC门诊护士进行了统一培训。
北京市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杜鹃老师主持培训,并代表李春燕主任为开幕式致辞。她就北京市PICC护理门诊现状、本次培训的意义以及此项目的后期规划进行了简要说明。本次培训分为专题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首先,北京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宋葵科护士长进行了“PICC导管使用前评估”的授课。她介绍了PICC导管的评估时机,并从导管、手臂、穿刺点、敷料四方面详细讲解了评估内容,以及从这四方面如何识别相关并发症。最后,她介绍了血管通路装置计划,建议为每位患者建立一个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应用指征的循证列表,以便于管理维护、风险识别和循证研究。
北京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委员、医院杨宏艳护士长细致讲解了“PICC标准化维护流程”。她先介绍了影响导管置入后使用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ACL”三步曲、维护前评估、更换敷料。包括如何正规的冲管、封管,对于不同输液接头的使用规范,不同敷料的更换频率等。在维护流程的分步演示中,进行了按步配图说明和知识点的INS标准解析。
北京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孙文彦护士长就“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进行了指导和分享。她结合多年对PICC管理研究收集的典型案例,带领培训人员梳理了PICC常见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红肿、穿刺点皮肤过敏、导管异位的临床表现、原因、护理对策。
北京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医院赵路护士长针对“输液港维护与应用”作了细致讲解。他从“ACL”三步曲、输液港维护流程、更换敷料、无损伤针的拔除四部分展开说明,并对要点进行了标准解读。
在实践操作部分,为强化培训人员对标准流程的记忆,先进行了“PICC维护流程”和“输液港维护流程”的视频播放。随后,进行了历时1小时的分组操作练习,其中,每组配有一位专家进行指导和答疑。培训人员学习热情高涨,认真完成两项操作,并就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操作练习结束后,一位培训人员代表进行了现场PICC维护操作展示,标准流畅的操作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最后,指导专家就PICC维护中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
为了解决PICC?带管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和指导问题,满足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北京市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本次培训旨在规范PICC护理门诊从业人员的管路维护操作标准和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的预防指导,使北京地区PICC专科护理门诊达到同质化发展,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北京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