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人适合在家庭接受治疗。家庭治疗在中国显得更重要一些,因为我国关于血友病的理解和治疗都很落后,当我们掌握了血友病的相关知识后就可以在家里进行治疗,医院的麻烦。
我们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病人发病了,医院,才被告知没有因子可用,不得已,只能选择安全性较差的冷沉淀代替因子止血。我们最好要杜绝这种情况,平时必须找到药源,家里的冰箱里一定要常年备着几只因子。
接着情况又来了,家里有因子了,病人发病时又急医院打针。而医院的情况是,对于外面带来的药物是不会给病人打的。医院突破了这一点,医院都不了解我们的病,医生们常常会开会研究一下治疗方案,然后一般都要走一些程序,比如叫病人去拍CT、抽血化验,然后再考虑用因子,或者还会因为你带的因子少了而拒绝你。原本只需要立即打因子就能止血的情况,在医院里一拖再拖,轻度出血已经被拖成了重度,病情就这样被延误了。
这样就可以选择退而求其次的方法,那就是尽量在住所的周围找一家诊所,提前和诊所打好招呼并且搞好关系,说清楚病情和因子的安全性,再多说说好话,只有这样,一般诊所都不会拒绝给你注射因子。
尽管有诊所可以打针,也不是最完美的。比方说我,个子大,如果住楼房的话,脚出血就无法下楼去诊所打针。就算让诊所出诊,也会有一个时间差,尤其我们出血多发生在晚上,大晚上的把别人叫过来,这个时间差就大了,至少被耽误了半个小时,原本血块很小的也被耽误成了大血块。因此,我被迫学会了自我注射。
从我上文的描述来说,自我注射的意义是很大的,说到底,我们每个血友病人都必须学会自我注射。国际惯例就是如此,一些国家倡议,十二岁以上的病人最好学会自我注射,所以,自我注射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每个人早晚都要学会。
自我注射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尖端技术,学会它并不难,有的病友并没有系统学过,只是看多了也就会了。掌握了自我注射,实际上就是掌握了主动性,它能有效的争取时间,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前就能够及时补充因子,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掌握自我注射,往小了说,能减轻自身的痛苦,往大了说,说不定最终还能救你一命。
对于小于十二岁的病人,可以让家长先学会这项技术。家长可以用针管灌上普通的注射液,先在自己的身上做练习,熟练了之后再帮孩子注射。实在不知道如何注射的可以看看附在下面的教学视频,或者请护士指导一下,学会它并不难,难的其实是熟练度。
我的熟练度不是特别高,有时也会非常失准。记得有一次自己连续扎了五六次都没有成功,我意识到此时我的心态已经随着失败而变化了,我知道这样的心态是不可能再成功了,于是我火急火燎的找了一家熟悉的诊所,请护士帮忙打针。
护士一见我就没好脸色,她一直指责我,说你怎么可以自己打针?谁说可以自己打针的?你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乱来云云。我当时被惊为天人,心里琢磨着,连医疗系统内部的人都没有自我注射的意识,由此可见我们的整体医疗水平、全民医疗的理念都已经落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了。
下面便介绍一下推注式自我注射的流程:
1,洗手。
2,配药。在没有双头针和过滤针的情况下,先把注射用水抽入针管,再注入药粉瓶子里。注入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把瓶子横着放,针头横着插入进去,以避免强大的水柱直接冲击到药粉上而产生泡沫。注入后,把针头和针管分离,也就是针头留在瓶口里而针管拔掉,这么做是为了把瓶子里的负压放掉。然后慢慢等待药水溶解,可以轻轻摇晃,但不可剧烈摇晃。剧烈摇晃的后果是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产生了浪费,剧烈摇晃还会使因子的活性降低,用俗话说就是让因子的细胞死掉很多,得不偿失。稀释好以后再把针管套回去,然后把药水抽进针管,并在针管里留一些少量的空气。然后拔掉针头,换上注射用的头皮针。之后针管需要头朝下竖立起来,使针管内的空气在之后的整个注射过程中都始终保持在最上方,这时开始给头皮针排空气,直到药水从头皮针针头里冒出一点,配药过程才完成了。
3,做最后的注射前准备,看不清血管的病友或者在冬天的病友,这时会选择用热水泡手,使血管泡得更粗大更清晰。泡好后,手自然下垂一会儿,这么做的目的是让血液在手背上更充盈,血管能够更粗大更清晰,在下垂的手腕的上方用止血带扎紧,然后手可以收回来,用碘酒或酒精在手背上消毒,然后注射。
4,选择一个血管注射,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血管上方注射,二是在没有血管的地方进针,但针头最终还是扎入血管。进针不能太急躁,针头有一定的长度,为的就是让你由浅入深的进针,一般情况下,越明显的血管越在表面,那就不用扎太深,不明显的血管才会比较深。
5,见到回血后停止进针,并且贴上注射用胶带,专业的胶带叫做“输液贴”,贴住针头的翅膀和针眼处即可,然后松开止血带。
6,推药水,记住针管里的空气要保持在最上方,也就是先把药水打进体内,空气要留在最后,用空气可以把所有的药水压入体内,注意,尽量不要打进空气。注射的时间保持在2到3分钟完成10毫升的量,10毫升液体最好不要低于2分钟完成,速度太快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导致心跳加速和胸闷。
7,拔针,并且用棉签或输液贴按压伤口两三分钟即可,一般情况下五分钟已经足够了,有的病友心里害怕出血,总是按压半个小时,那是没有必要的,肌肉注射才需要按压更多的时间。如果这时使用输液贴,单人操作拔针和之后的按压就很方便了。
8,收拾,很多人把这一点忽略了。收拾的重点是把针头用原有的针头帽盖回去,或者用其他方法毁掉针头,因为你产生的是医疗垃圾,那是挺危险的东西,针头裸露在外容易扎伤别人,扎伤的对象往往是家人、垃圾处理人员和拾荒者,所以这一点一定要十分的注意。
我总结出自我注射需要注意的是:
1,心态要平和,就和我上诉所说的一样,心情急躁以后是很难注射成功的。
2,不要反复找同一根或同一段血管进行注射,这样对血管的损害很大。血管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频繁注射的时候,尽量拉开在同一处反复注射的间隔时间。
3,注射时看见回血后再往前推一点,为的是让针头的斜切面完全没入血管中,而不至于一半在血管中,一半在血管外而造成漏液。
4,血管不清晰的病友也可以自我注射。我也是一个血管很细的人,小时候打针时都让护士很头疼,因为太不好打了,总是失败,所以一旦要打针,我都请护士长或者技术很好的护士打。后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是坚持锻炼手臂的力量,从此我的血管就粗壮了很多,二是注射前先用热水泡过,使血管达到最佳的饱满状态。三是积极减肥,肥胖的手臂,其血管能见度是很低的。
5,尽量寻找新的血管,尤其是那些不太容易看清的血管,这一点对需要预防治疗的病人很重要。开发新血管等于开发新土地,让其他血管得到充分休息。手背上的血管是首选,此后还可以选择手腕和手腕上方的血管,这些血管往往又粗又直,是注射的好选择,甚至可以一直往上,直到肘关节乃至手臂的血管都可以。实在不行,脚背上的血管也可以注射,但我不太建议一直打脚背,因为即使脚背上的针眼休息了好几个月,走起路来有时还是会痛,但脚背偶尔打一打还是可以的。
6,失去弹性的血管注射成功率会很低,因此血管的保养很重要,只要精心保养,血管还是会恢复弹性的。我这有三个保养方法,一是《一些用药》里提到过的喜辽妥药膏,帮助血管清除静脉炎和疤痕,而且还可以恢复弹性,所以建议预防治疗的病友每天都要使用它。涂抹时需要避免针眼,我的经验是,新的针眼在24小时过后就可以涂药了。二是硫酸镁,它用热水稀释后热敷血管,但只对静脉炎有用。三是用热毛巾敷血管,经常注射的病友建议每天都热敷一次,热敷可恢复血管的水份,从而使血管重新获得弹性,还能促进血管自身恢复的速度,实在是最经济的好办法。
7,关于长期植入皮下的装置要慎重选择。比如说留置针只能埋入血管一星期,哪怕是对预防治疗的病友也无甚意义,而且对血管的伤害还挺大。此外还有人工血管、化疗泵(也叫输液港)、PICC静脉置管等可以长期植入皮下进行反复注射的工具,它们的确可以反复使用很长时间,但国内的一般医生都不建议使用,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感染,有的植入置管的病人出现了高热现象,这样就必须更换,即使能植入几年的工具也失去了意义。二是植入后不可负重和剧烈活动。三是会引起出血,虽然出血的几率不高,但植入这些工具就是靠一个小手术达成的,作为血友病人,特别是在中国的落后环境下,是要尽量避免手术,除非有足够大量的因子作为后备保障,不然植入这些工具就变得危险了。
这里说慎重选择并不是不能选择,因为国外预防治疗的病人是普遍使用这些置管的。预防治疗很伤害手背上的静脉血管,因为需要两三天就注射一次,因此国外把这种植入皮下的置管使用的很多,只要科学护理就很少出现感染的情况,出血的情况就更少了,即使有出血,也有足够的因子和医疗手段来应付。中国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血友病的积极宣传和医疗系统的逐步完善。
8,我们选择用针管推注时,最好在针管里留一些空气,注射时针管垂直向下,方向是针头位置朝下,使空气保持在针管内的最上方,这样做是利用这些空气把所有的药水都压进体内,能够做到一滴不剩,完全没有浪费。这样,把空气不小心打进体内的事情也就会时有发生,不用紧张,孔德麟说,即使整个十毫升针管里全是空气,全打进体内,也死不了。话虽如此,但打进空气还是会有些难受的,胸闷是最常见的现象,这时只要喝点水吃点东西,再向左侧躺,半个小时就没事了。
9,在有过滤针头的情况下最好用过滤针头配药,国产药如今都不配针头了,所以一些医生都采用滴注配合输血器的方式给我们输因子。其实输血器和过滤针头,他们过滤的主要对象就是橡皮屑,它输进体内会引起血管栓塞和其他病变。不过大多数病友都不对国产因子进行过滤,因为推注是最方便的选择。但推注时没有输血器过滤,所以我的相对安全的做法是,同样是推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在配药时,针头只扎进药粉瓶一次,绝对不扎第二次,这样就能保证最多只有一个橡皮屑,这就好办了。不是每次都会产生橡皮屑的,但只要产生了就不难找到,那是针头扎入瓶口橡皮塞时会从橡皮塞上掉落下的一个小屑,找到它,就可以通过巧妙的转动瓶子,最终达到这么一种效果——瓶子已经倒过来瓶口冲下保持抽药水的状态,而橡皮屑则留在了瓶底与液体完全分离,它黏在了瓶壁上,这样就可以避免抽出橡皮屑了。
10,使用国产药注射时最好使用4号半的针头,因为它是最细的针头,对我们血管的伤害最小。但它的缺点是,针头短,容易堵塞,所以它的命中率不高。如果不满意它的命中率可以采用5号和5号半的针头,其中5号半的针头与拜科奇的针头差不多大。
11,需要进针的手要握紧拳头,这样做是为了把皮肤绷紧,更容易看见血管,也使得血管不易滑动,手腕处的血管最易滑动,打左边跑右边,打右边跑左边,不好打,绷紧了也容易滑动,所以拳头有必要保持像招财猫一样的姿势,这样绷得更紧。
12,绑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三分钟,超过三分钟容易造成静脉萎缩,如果出现静脉萎缩就需要松开止血带活动活动再绑上。
13,从配药那一刻算起,也就是注射用水和药粉接触的那一刻算起,必须在一小时之内打完所有因子,否则影响效果。
14,因子必须在冰箱的冷藏室以2至8度保存,不可冷冻。
15,因子从冰箱拿出后,最好等待其恢复常温后使用,或用手捂热也可。
在本节开头我说过,在我们掌握相关知识后是可以在家庭里进行治疗的,但这个不是绝对的,遇到突发的情况和大型的出血时,我们首先就要选择入院治疗。如果情况不是很紧急,很多事情都可以自行处理的。
比如上一节提到的关节僵硬,那是可以通过自己的锻炼慢慢恢复的。再比如一些跟腱或者脚筋手筋的萎缩,也是可以通过慢慢拉直来恢复的,这个要比关节僵硬容易多了,因为这些筋肉都是有弹性是可以伸缩的。再比如一些小型的外出血,有时外出血是远远轻于内出血的,压迫止血是最好的选择,还可以使用缝针、上药等手段(可用云南白药、肾上腺素、凝血酶原干冻粉等等),然后持续的压迫止血。我们只是凝血时间慢,所以只要压迫的时间足够,也可以达到止血效果。
一些关节的轻微病变,也可以在家里解决,比如可以泡脚、按摩,可以买理疗仪、电疗仪等在家里恢复,或者用一些偏方草药,药膏膏药,都可以。最好的是能够坚持锻炼,医院没有办法解决的关节炎之类的病变,有的人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艰苦锻炼使关节炎自行消除的。
关节的一些病变,比如关节酸痛,类似风湿关节炎的,以及髋关节酸痛、股骨头坏死的,这些现象和肾脏有关,可长期的通过中药补肾得到改善和治愈。
有不少病友,无论身体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手术解决问题,比如关节僵硬、关节炎、跟腱萎缩、股骨头坏死等等。以我的观点这些都可以自行解决,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有一定收获,手术只是最后才考虑的办法。
每每听到病友们要依靠手术解决这些问题时,我都是十分痛心的,这就是科技发达的负面影响,大家不肯自行的付出努力而是去寻求方便,从而使自己更加遭罪。科技发达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其他的类似环境污染和破坏、人类未来发展等方面不说,单就说以人类智慧发展的科技方便了人类的同时,也逐渐使人类丧失了最原始的智慧。
我们大可掌握更多的血友病知识,以知识武装自己,小病小灾医院了,家里一定要长期备好因子,有点小情况,在家里就轻松解决了。
附:自我注射教学视频可搜索:《自我注射凝血因子演示-血友之家关涛》
(注:本文为血友刘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血友刘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