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想输液,通通血管,好久没通了。”
说话的是位老阿姨,已经50多岁了,看上去挺健康的。
但是医生的答复却让她心里凉了半截,本来挺简单的输液“通血管”,医生却一再不同意,不但拒绝了这一要求,还建议大娘回家。
“去医院输液通血管怎么这么难?医生为什么不给通呢?”大娘不由得感慨道。
其实疏通血管这一理念,在临床中并不那么靠谱,也不是常用的基本操作。
为什么输液通血管这么难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一、输液可以通血管?
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不比以前了,医院更频繁了,可医院看病。
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久病成医”,医院用的药都类似,特别是脑卒中和心脏疾病的患者,他们用的药物都有所重叠,而这类药物的作用都是疏通血管。
慢慢地,在大家的潜意识下就形成了一种理论:“定期输液可以疏通血管。”
很多人对这一理论深信不疑,甚至医院通通血管,认为就像清理油烟机,定期清理一下,仿佛所有的油脂都去除了,所有的梗死都疏通开了。
只要血管弄得好,活血化瘀之后心脑血管疾病不就都能预防了吗?
可是事实上,医生并不这样想。
首先说说通血管这个问题,在临床中真有这种说法,但是不是这么用的。
对于急性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的患者,有些积极地治疗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这种药物可能在血栓早期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把血栓溶解掉。
比如临床中常用的尿激酶,对于很多血栓栓塞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溶栓效果,不但适用于心梗急性期,脑血管栓塞,也可以应用于肺栓塞和视网膜动脉栓塞。
不过这种药物的应用时间是非常严格的,在胸痛6~12小时内就应该应用,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在脑梗死出现症状的3~6小时服用最好。
除此之外呢?
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用这种药物的效果都不好,甚至可以说不但没效果,反而会增加身体的损伤。
由于是抗凝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
出血如果发生在浅表部位,比如说皮肤或者黏膜,这种出血是看得见的,对症处理就好,但是如果出现了内脏出血,比如消化道或者在尿中看到了血液,这种情况就很难应付了。
严重的时候可能还需要输血治疗,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医生会用这么危险的药物,给普通的轻患进行预防性治疗吗?当然不会,这样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还会损伤身体。
二、输液就是小手术?
曾经有一种说法,在国外输液被视为一场小的手术,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太夸张,但实际上跟手术也有很多相同点。
再怎么说,这都是一项有创操作。
只要是操作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有并发症的潜在可能。
最主要的是以下两种,在临床中经常可以碰到。
1.静脉炎。有的人输液之后感觉手臂血管疼痛,再一看有些发红肿胀,其实这是非常典型的静脉炎表现。
对于这种问题,需要停止输液,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发热反应。如果输液之后,感觉身体有些发热,这跟输液有关吗?
确实输液有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在输液的过程中有可能有致热源进入血液,随之出现的发热反应也比较常见,而且这种反应有可能变为更严重的情况导致休克,那就需要抢救了。
所以输液可不是小问题,别把它当作预防疾病的小妙招。
总结。
想通过定期输液来疏通血管,这种做法靠谱吗?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靠谱,如果这种方法靠谱,医生早就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了,没有必要难为患者。
那么,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推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时间,我们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只要保持正常的心态,确定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够了。
这都年了,哪有什么灵丹妙药?
真正的健康还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管住嘴,迈开腿,好好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才是预防疾病的重点。
#症状#
23岁女白领胃疼2周,是病吗?医生:病灶很大,需要全胃切除
美科学家“猪肾”移植手术成功,47岁大叔受益,患者:很实用!
嘴角裂,喉咙疼?医生提醒:可能是缺核黄素,适当补充能防癌
央视主持人,刚退休就去世?医生提醒:背后的原因是「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