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021/5779550.html
有报道称,54%的脑外伤(TBI)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然而,如何使用药物有效预防脑外伤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尚无一致看法。因为抗凝药物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ICH)增大和促使病情恶化。美国俄亥俄伊丽莎白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的HibaAbdel-Aziz及其同事开展一项研究,试图帮助临床医生在安全的时间点恰当地使用抗凝药物预防DVT。结果发表于年3月《CriticalCare》。
该项研究收集了23篇已发表的循证医学试验报告,涉及超过例患者的数据资料,分析1自发性ICH的进展、2抗凝药物使用后ICH自发增大和3抗凝药物使用后DVT形成等三种状况。来自部分药物预防研究的资料指出,例患者中,24小时内ICH自发增大发生率是14.8%;未抗凝治疗预防的例患者中,ICH自发增大发生率是29.9%,差异有显著意义(P0.)。将ICH增大患者分成低风险、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三组(表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低度风险的例患者中,99%的ICH自发增大发生在48小时内;在例中-高度风险患者中,18%的ICH自发增大发生在3天后。
表1.外伤性ICH的低、中、高三类风险的定义。
如果将抗凝治疗前ICH增大的患者计算在内,例1-3天内接受抗凝药物的患者中有5.6%用药后ICH增大,3天后抗凝治疗的例患者中有1.5%出现ICH增大(P=0.)。如果除外抗凝治疗前ICH增大的患者,则1-3天内使用抗凝药物的例患者中ICH增大的比例为3.1%,3天后用药的例患者中2.8%ICH增大(P=0.)。例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3天后经抗凝治疗,ICH增大的比例为1.6%。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如下:伤后1-3天抗凝治疗的例患者中,2.6%出现DVT;伤后4-5天抗凝治疗的例患者中,2.2%的患者出现DVT;伤后第8天抗凝治疗的99例患者中,14.1%出现DVT(P0.)。
表2.抗凝药物不同使用时间的DVT发生率。
该研究总结已报道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24小时内自发的ICH增大比例在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间存在明显差别。中-高度风险的ICH患者,3天内不应给予药物抗凝,当低风险患者在伤后48小时没有出血增大时,可考虑药物抗凝。同时,低风险患者在48小时内出现ICH增大,则应考虑受伤3天后给予药物抗凝。72小时内没有出现ICH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也应考虑抗凝治疗。在伤后4-5天开始药物抗凝治疗,不增加DVT发生率。伤后7天未抗凝,则DVT率明显增加。同时,该研究指出,药物预防DVT时,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其ICH增大率更低。间歇性的气体压力治疗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郑锋编译,医院丁兴华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编辑部主编、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