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药物所致静脉炎?
由于药物刺激性和毒性,PH值和渗透压超过正常值,药物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最常见为化疗药物、高渗糖溶液、各种抗生素溶液等,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的损伤,迅速并发血栓形成,往往累及受输液的整条浅静脉,终止于近侧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
临床上通常会出现静脉局部疼痛、灼热、肿胀等现象,或者会沿着静脉走向出现条索样红线,严重情况下还会有硬解改变现象出现。
常见外渗药物!
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碳酸氢钠、丙种球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及多种化疗药物等。
临床表现:
红---炎症初期血流速度加快,局部红、热;炎症中期血流慢或停止,血流粘稠度增加,红细胞沉积。
肿---炎症中期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渗出多;液体外渗周围组织,无法自行吸收。
痛---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
坏死---局部组织缺乏血供,代谢毒物沉积。
如何预防?
1、合理的选择血管,尽量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尽可能的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
2、输注化疗药物前,家属可在输注的肢体上涂抹“冰王”烫伤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除护士巡视外,家属及患者也要时刻观察,如有不适(疼痛、灼热,皮表发红、肿胀等)应立即关闭输液器,呼叫护士;
4、输注刺激性药物,尤其化疗药时,在输液过程中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尽量减少去卫生间、避免就餐等躯体活动,以免注射针头移动局部损伤,不要压迫输液的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
5、长期应用化疗药的患者,建议留置中心静脉置管(PICC)。
医院第二血液内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