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军情机要

津门军情处

城市执勤摄于广场西南侧目次

1、戏说津门2、大校衷曲

3、建航天靶场4、打卫星

5、惊动大区司令6、部队大机关感觉

7、走进航天城

1、戏说津门

这年的三月,我从香山饭店全国两会政协文化界别组组稿一下来,立马打车赶赴天津访问一位传奇军人张粤龙大校。

京城“的哥”找不到大校指定的津门犄角旮旯,便约定在天津火车站广场碰头。我在这里四处张望大校的身影。此时大校已很不起眼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并且语调平缓地打着招呼:“小刘,辛苦了!”大校在熙攘的人流中就像一个佝偻的庄稼人,怎么也无法和之前我在东江见过的一身戎装,气宇不凡的航天发射指挥员联系在一起。

大校亲切地说:来天津就别住旅馆了,今晚我在代表处值班,咱俩可以一块聊聊,明天到家里去!

我的到来,对大校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10多年来,由于他所从事的高度机密的机要军情,已经和外界没啥联系了。他现在是第二炮兵驻天津军事代表处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作为大校家乡的笔杆子前来造访,大校觉得很有面子,便郑重其事的向领导作了汇报。

当晚,二炮驻天津地区军代处总代表兼主任蓝云栋大校在“狗不理”总店请我和大校夫妇吃饭。蓝主任是从北京赴津挑头军代处的某部师长,大校虽然技术级别相当于副军级,现在蓝主任手下工作。蓝主任笑着说:小刘,实话说,除了天津警备区有两个少将,今天全天津的最高军衔可都到齐了。的确,他们军代处有三名大校,三名中校,最年轻的是一位少校,可谓星光灿灿。

蓝主任接着说,老张现在算是窝在我这里了,屈才是没办法了,只能天天跑跑腿,和一些国防单位交涉交涉机要技术,把把关。

大校两手直搓着说:没什么,在哪里都是做事,干什么都一样。

蓝主任告诉我:部队就这样,职业军人谁不想当将军?但是,和平年代,将军不是那么好当的。在三百万军队员额中,大校可就是无数军官的天花板。只要职务不再往上走,少将以上的军阶那可都是选升的,当将军只能留着做一回又一回的美梦啦。

大校干笑两声,又咳嗽了一声,默默点头算是回应。

蓝主任又问大校:老张,你从西昌出来后在外面飘了2年多时间,有啥火烧眉毛的任务缠身吗?

大笑忙回答:可不是吗,还未来得及回天津报到,就被二炮领导留在北京,参加战略导弹挖潜增程的研究试验,挂了个无线遥测专业组组长;任务还算顺利,洲际导弹射程过了大关。接下来两年,国防科委又安排去到中东某国,担任咱们在S国的顾问专家组副组长。主要是帮他们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那个国家富得流油,但生活上不太习惯。当时我很着急,回天津的事可别整黄了,这都在外面晃了2年多了,一直由家乡代表处发工资,还没给单位出一天力呢。

大家都笑了。

蓝主任接着转过身来对我说:你看看,这就是我们老张,随便一段经历就是故事。要我接着老张的话茬说,他要是回天津真的黄了,那是好事啊,肯定留在二炮总部或国防科委机关了?至少住房和待遇也能往上靠一靠。真有点为老张鸣不平。他这年龄和身体,一家人还挤在天津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咱二炮在天津没房子了,还是天津老领导鲁学政出面过问,地方上给照顾了一套蜗居,而且又不能装军用专线电话,任务联系相当不便。军人的牺牲并不都在战场上。像老张这种牺牲作家你能理解吗?

我不住的点头,心里别提有多不好受了。

大校忙说:在咱部队里比我付出多的人,比我待遇差的人太多了,干咱们这行有多少人回到地方就隐姓埋名了。谁叫咱们是军人呢?

蓝云栋接着说:这倒是实情。按说老张这些人本来可以走科学家的路子,为啥都献身了国防?这回小刘来为我们老张作传,广东作家光临天津军代处,我们大家都很高兴。说实话,老张可是个经历相当曲折起伏的人,能不能将老张的事写出彩,就指望你的笔头子了。

大校低着头对蓝主任说:别给小刘太大压力,咱们都一样,当兵的都一样。

窗口摄于万绿湖

狗不理的酒和菜热气腾腾的上了一桌,包子也一屉一屉端了上来,蓝主任喝得尽兴,谈笑自在且随意。蓝主任问我:小刘,你觉得咱这天津咋样?

我不假思索说:我觉得天津和北京一样都是大码头。

蓝云栋和他那班军代处校官愣了一下,在长期习以为常的北方文化霸权主导的表达方式里,我这纯属另类,等他们反应过来一下子笑喷了:笔杆子就是不一样,说得很江湖啊!

大校夫妇也笑望着我。

我接着说:天津的位置本来很优越,但是历史对天津不公平。明清以来天津主要是作为北京的盾牌,拱卫京师成了它的惟一目的。历代独裁统治者都把皇城和帝都视同生命一样重,被压榨和愚弄的黎民百姓也以为帝都和皇城就是江山社稷,就是命根子。旧中国天津身不由己,没有自己的存在感,就算当今还不是很多人有化不开的帝都情结,啥事和帝都一比,就啥都不重要了;解放40多年,早就处处平等,全国一盘棋了;改革开放也快20年了,但是思维定势好像还很顽固。好在天津去年放了个大招:说要在天津经济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天津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国务院正在把天津方案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天津的机会毕竟还是到来了。

蓝云栋说:总算领教了广东文化人的犀利观点,对天津的解读这么与众不同。可有一点一直没变,天津历来可都是兵家重镇。

我也直截了当:李鸿章把直隶衙署搬到天津,津门码头就成了北洋发迹的福地,后来袁世凯来小站练兵,也是瞄准了天津卫军事要冲的意思。清末民初,天津风生水起,很是热闹了一阵子。

大校说:现在天津正在筹办世乒赛,等滨海新区建成后,天津就会发生大变化了。

期待摄于口岸广场

2、大校衷曲

三月的天津,相对于岭南还是很冷的,海河边上没有一点生气,解放桥对面的哈尔滨道上车辆和行人不多,军代处在一幢逼仄的小楼内第三层的两间办公室里,对着火炉,大校回忆起自己的这辈子,真是苦辣酸甜,五味杂陈。

大校摘下老头帽,满头白发,象茅草一样乱蓬蓬的支愣着。记得那年夏天在东江市为他颁奖,他可是头发乌黑,难道在他身上发生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的故事。他告诉我,去年回东江把头发染黑的。接着他又把满口洁白的烤瓷假牙摘了下来用温水冲洗,本来就没有肉的两颊顿时陷了下去,枯瘦的大校更显萎顿,有点像在电视里见到过的天才物理学家霍金那个样子。

在长达40年的极不平凡的两弹和卫星军旅生涯中,大校落了一身的病,牙齿脱落,植物神经紊乱,甲亢,尿频,肠胃不好。

就是这样一个军人在两弹和卫星发射中所做的工作,令人震惊。

他说,参加两弹核试验,这对我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那次核试验采用全射程,全当量,全威力,正常弹道,而且就在酒泉基地到罗布泊一带以低空爆炸的状态进行,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唯一一次。大家对原子弹及其核裂变、冲击波、光辐射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免有紧张畏惧心理。你说谁在生与死,成与败的问题上能不担心?咋办?基地请来核专家给我们讲述原子弹经过多次试验的可靠性,对全体参试人员进行思想发动。我拿定主意必须参加这次试验,这是一生中的最大光荣,而不参加将会后悔一辈子。

根据“两弹”结合试验的要求,基地勘选了新的发射位置,抢建临时野战发射场坪,为确保安全,修筑了地下指挥控制室和人员掩体等工程。

地下控制室离发射台只有近百米之距,万一不成功就是灭顶之灾。当时我们地下控制室7个人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完成试验任务,就是死也是最大的光荣。我们7人都写了遗书。我是这样写的——我向党宣誓:坚决完成任务,为了革命战斗到底,为人民献出一切。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与阵地共存亡!

参观两弹试验阵地网络图片

地下室完全是密闭的,面积只有十几平米,空间非常狭小,人都转不过身来。在测试最后的参数时,我就感觉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不相信自己,请大家轮流帮着相互检查核对,整个导弹核试验发射就由我们地下室7人操作完成。试验进入倒计时读秒,当01号位一声令下:“点火”!操纵员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我们7个地控室人员,心快跳出嗓子眼,地下室里一下子静极了,好像一切都静止和凝固了。遥测设备很快收报了无线电讯号:“发现目标”,“遥测讯号良好”,“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成功!”小小地下室一下子沸腾了。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夺眶而出。

邛海长廊摄于西昌

3、建航天靶场

两弹爆炸成功后,我打起背包来到大凉山腹地安宁河畔菠萝沟,参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靶场的选址勘察。起初部队首长是要我休假的,但因为部队要从酒泉向凉山开拔,就取消了休假。说实在的,当时我很想家。前年在北京开会,部队首长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是天津姑娘,眼下结婚都两年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想到媳妇身边没人照顾,她这么辛苦和劳累我都没伸过手。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因她家务和工作连轴转而流产了,我多希望能回到家中照顾一下妻子。但今后的任务是主打卫星了,此时此刻,你说该顾哪头?

成都军区选派了最好的司机,向大凉山进发。车出成都平原不久就驶入了陡峭险峻的“裤裆沟”,就见峭壁下一眼望不到底,看了很害怕。师傅告诉大家这“裤裆沟”的深涧少说有米深,而且公路很窄。蜀道之难,绝非虚言。

由于连续作战,劳累过甚,在结束勘察任务的当晚,我小腹部刺痛,呕吐腹泻,脸色铁青,高烧不退。基地司令当即派自己的小医院就诊。诊断是急性阑尾炎,手术时盲肠已经化脓变味了,若再晚来半小时就溃烂穿孔了。后来战友调侃说:“你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还献了一节盲肠作纪念”。医院条件差,我又十分虚弱,又是盛夏酷暑,湿气火气一起窜了上来,我接着又患了严重的尿路感染,只好导尿,这样又折磨了一个礼拜。前医院。出院时,部队首长说你这身体状况,还是回家休息一阵子吧,这才赶回天津。当时是拄着拐棍,眉毛胡子分不清,头发又长又乱蓬蓬的。我老婆望着我有点不敢认,等反应过来时,才说了一句:“怎么像是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屋漏偏逢连阴雨,我刚回到妻子的身边,又发作了急性黄疸性肝炎。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又是一个多月。

等我两次住院返回部队时,西昌靶场建设红红火火,成了大工地。

就地理位置而言,西昌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卫星发射靶场,就连国外同行近年参观后都称赞这里是一个“天然发射场”。一是海拔高,纬度低。由于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低,离赤道越近,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预定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运载工具的有效负荷;二是沙坝沟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牦牛山脉南北纵横,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三是气温适宜,气象条件好。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度,是全国年均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天,且雨旱两季分明,水源充足,四季长流。

长征3号火箭摄于西昌

4、打卫星

后来,我受命担任发射站副站长,哪里有难题我就得在哪冒头。年底,准备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由我担任技术主官。先是把测试程序编写成网络,制成发射试验的工艺规程。当程序启动后具体到几个小时干什么,半小时干什么,几分钟干什么,都十分明确,必须严格执行。从发射场,到海南岛测量站,到南太平洋测量船队,整个航区都以此为准,千军万马步调一致。

通信卫星技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这么说,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从发射的技术角度来讲,比发射宇宙飞船要难。因为飞船发射之后,按预定轨道去执行使命。而同步卫星,要定点,这需要星上仪器工作正常,还需要地面测控进行调整,这个过程太复杂了。卫星飘移后,如果星上设施失灵,地面一时又控制不住,那么,这颗卫星就成太空垃圾了。

说话间,就到了通信卫星第二次发射准备的时间。4月上旬是发射“窗口”的最后期限,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当年的发射计划就得取消。卫星发射是科学,选择哪个“窗口”发射,必须满足“窗口”条件,必须恪守这个天条。所以,第二次发射的准备工作必须抢先完成。

年4月8日这一天,发射时刻来到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下午16时,天气开始由晴转阴,17时,发射场区乌云滚滚,雷声大作。指挥员们心急如焚,下面的程序要不要进行?指挥员们在发射场围成一圈,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气象专家下了结论:19时前后场区无雷雨,天气晴好,满足发射条件。一位首长不放心地问:“能保证吗?”气象专家肯定地说:“我们立军令状!”发射继续走程序。18时30分,天上的乌云渐渐散开,19时20分,月光洒满发射场。指挥员庄严下达“点火”的口令,顿时一声轰鸣,巨型火箭喷着桔红色的火焰呼啸而起,冉冉上升,向着东南方向扶摇而去。数以千计的现代化测量设备,从我国本土到南太平洋上的测量船队,精确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一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各测量站不断传来报告:“跟踪良好!”“飞行正常!”“卫星入轨!”

须知,就是从此刻开始,我国一步步结束了租用外国通讯卫星看赛事看转播的历史,现在人家已经在租用我们的卫星看赛事和转播了。

庄严时刻摄于口岸官场

5、惊动大区司令

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了,我绷得很紧的神经也该放松了,可毛病又缠上身来而且惊动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

那是年5月21日《解放军报》在第一版刊发消息:《高级工程师患严重静脉炎,在发射场带病工作》。大区司令从军报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批示治疗此类病取得医院,派专人接去该院会诊治疗。

随后年6月25日《光明日报》在第二版又刊发消息:“这位高级工程师是一位卫星发射专家,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中年知识分子,身患严重的静脉炎,沈阳军区领导安排专家组治疗。”

后来,沈阳军区《前进报》年6月26日报道:《卫星发射专家手术顺利》:“6月2日上午,我国卫星发射专家、高医院顺利地做了大稳静脉高位结扎及分段切除手术。军区首长很重视这次手术,术前曾派有关领导征求意见。手术时军区卫生部领导,某分部领导一直守候在手术台旁。”

在天津哈尔滨道这间普通的小屋里,大校和我聊到了凌晨3点多钟,他对自己童年的苦难,解放后考取哈工大的兴奋,奔赴酒泉大漠的自豪和担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站长的使命,都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直接敲击着我的心房。表面木讷,言谈朴实的大校在讲述这些往事时是那么的虔敬和真挚,说到动情处他竟大声的哭了起来,令我也潸然泪下。在戈壁滩上米饭就沙子,他连眼都不眨一下;在两弹核试验写完遗书,走下控制室成为敢死队员时也很坦然;在西昌选址时患了急性疟疾,他咬紧了牙关;在担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站长后,身患重病,入院治疗时他也不以为然;在孩子出世,妻子生病,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他在天津大街小巷找寻妻儿老小时也没有流泪。但是,在今天这个晚上,在回首自己往事的时候,在军代表处这间普通的小屋里,他泪雨滂沱,一阵阵哽噎。

军训摄于南昌

6、部队机关的感觉第二天一早,大校下楼买来煎饼果子和豆浆,在炉前为上早班的同事烧好开水,这才和我往家里赶。大校为了让我顺带游览一下天津市容,陪我四处转了一圈,他说,你时间太紧,马上还得赶回北京,天津只能走马观花了。

年的天津还真是不敢恭维,加上又是三月,整个北方都是灰暗的调子,毫无生机,也没有整洁宽敞的街道。要说天津的面貌还是在天津世乒赛前后有了一些改观,更大的变化只能冀望于天津滨海新区的迅速崛起,这是后话。为了下个月进入到西昌和酒泉最核心机密的区域,我和大校赶赴北京国防科工委办手续,大校特意把头发染了一遍,一身肩扛四颗星的校官军装,走进国防科工委大楼。先到作战试验部张建启部长那里汇报任务,张部长后来曾任总装备部副部长,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副总指挥长,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总指挥,是当年中国载人航天的最高主官,中将军衔。部长当时就告诉我:我们正在培养自己的宇航员。几年后,果然杨利伟飞天了。当晚张部长在科工委设宴招待我们,并安排我们住在总参招待所。当我们距大院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时,大校便抬手整了整军帽,捋了捋帽沿,到大院门口,卫兵“刷”的一下向大校致以军礼,军礼是军人的最高规格礼遇,大校欣慰地回礼,嘴角漾起一丝自足的笑意。我特别能理解,大校已经有10多年时间没走进部队圈里了。离开西昌他就是在地方工作的军人,日常都是地方与企业混合风格,毫无分明的军阶观念。只有回到军营,回到大院,大校才如鱼得水,如沐春风。他是一名职业军人,在这里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荣光,大校也需要被士兵拥戴的慰籍。

西昌发射指挥大厅摄影:刘雨均师长

7、走进航天城这两天,大校精气神特别足,腿脚特也别灵便,我俩登上了北京到成都的航班,落地后接到西昌驻成都三所说基地司令胡时祥将军请我们去吃饭,然后同车回西昌。大校透过车窗打着手势告诉我:“这里是漫水湾,专线列车从这里把产品送进靶场”;“那是安宁河,河上那座桥叫长征桥;那是机场,可以起降国内最大的飞机。跑道比任何机场都坚固,是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说话间,我们的列车到站了。接我们的小车驶入基地火箭造型的大门时,值勤哨兵姿式简洁优美的立正、敬礼、然后以礼兵的素养把右臂一丝不苟的甩成90度直角,行注目礼目送小车通过,我们来到了心驰神往的航天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摄于大凉山

本文系朝花夕拾,最早于年发表于《方与圆》杂志,年删改发于新浪博客,此次再做大幅删减,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年7月30日

不言如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l/9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