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药液渗漏的防护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4、局部封闭:用41/2一51/2门肌肉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6、钙剂: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 9、化疗药物:一般处理: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冰袋冷敷1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10、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

*六、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

 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及个别药物的护理

①热敷:局部热敷可以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伤害。主要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发生的渗漏。但20%甘露醇外渗如超过24h,进行热敷会加速组织坏死,故不能采用热敷。

②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③乙醇外敷:95%乙醇可用于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酚妥拉明、缘豫碳酸氢钠、某些抗生素、复方氨基酸以及普通静脉输液的渗漏,消肿止痛迅速。此法方便、经济、疗效高,无任何毒副作用。

④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是由七叶皂苷钠和水杨酸二乙胺组成,其中七叶皂苷钠能抑制机体组织液渗出,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水杨酸二乙胺具有抗炎、镇痛功效。两者制成复方制剂具有协同作用。

郑文静等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于输液渗漏处,每日2-3次,每次30min,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费用较高,孕妇及哺乳期禁用。

⑤硫酸镁湿敷: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细胞的渗透压,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目的。

临床上常用33%及50%硫酸镁局部湿敷,用于多巴胺、化疗药物、垂体后叶素、氯化钾、氯化钙等药物所致的渗漏。但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因甘露醇输液外渗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增高,如使用硫酸镁湿敷,可以使组织中的晶体渗透压更高,使血管内的血浆及细胞内水分进入组织间隙增多,而致皮下水肿。

⑥山莨菪碱湿敷:山莨菪碱有松弛平滑肌、解除微血管痉挛作用。湿敷能促进药物迅速渗透到皮下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局部血管扩张,从而解除静脉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以利于渗漏液体的回吸收。

用山莨菪碱10mg加生理盐水10ml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在肿胀部位,1h更换药液1次,消肿作用快,有效率%。

⑦封闭疗法:不管何种药物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或坏死,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药物。

常用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注射药应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针尖最好刺在红肿正中,以阻止渗漏药物继续向深层组织扩散。隔日1次,一般3-5次即可痊愈。

⑧中药外敷:多种中药制剂外敷可缓解静脉输液渗漏症状,减轻组织损伤。冬青注射液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效果理想。冰片虎杖散局部外敷,3-5次每天,具有止痛快、吸收快、消肿快的优点。此外,亦有新鲜芦荟汁、马铃薯等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有效的报道。

⑨特异性药物应用:此类药物能够直接对抗渗漏药物的毒理作用,是某些高危药物渗漏的主要治疗药物。

二甲基亚矾组织穿透能力强,具有清除自由基和加速渗漏药物清除的作用,可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物的渗漏。透明质酸酶可用于植物碱类化疗药物的渗漏。

附:药物PH、渗透压相关知识点

一、PH5span=""或PH9.0时,外周静脉会发生严重的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PH

环丙沙星3.3—4.6

氯化钾5.0

盐酸多巴胺3.5

万古霉素3.0

长春新碱3.5—5.0

顺铂3.5—6.0

环磷酰胺3.0—9.0

二、渗透压表示液体中小颗粒的数量

正常范围为-mOsm/L(mOsm/L)、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研究证明渗透压mOsm/L的药物可在

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几种药物的渗透压

PN1-

20%甘露醇1

50%GS

右旋糖苷

造影剂0

小安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l/9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