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案

尿血(狼疮性肾炎)    赵绍琴

毕某,女,12岁,吉林省人,病历号,于年7月5日初诊。

患者自年11月因感冒发热之后10余天,出现双眼睑浮肿、血尿,查尿蛋白(++++),尿中红细胞满视野,医院以“肾病综合征”收住入院,用激素治疗20余日无效,医院肾内科。查得狼疮细胞,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用大剂量激素配合化疗(环磷酰胺每日0.15毫克)治疗8个月仍无效,并出现高血脂,肝肾功能损害,特求赵老医治。刻诊时,全身浮肿,面色白,咽痛,恶心呕吐,失眠梦多,血尿不止,舌红苔白厚腻,脉滑细数。化验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30~50)个/高倍视野,尿潜血(+++),血胆固醇(~)mg/dl(25.7~.9mmol/L),血尿素氮30mg/dl(10.7mmol/L),血肌酐3.5mg/dl(.4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51U/L,B超:肝脏肿大,双肾弥漫性病变。

证属热郁营血、气机不畅。

治拟清热凉血,活血通络方法。

药用

荆芥炭10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苏叶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小蓟10克 焦三仙各10克 大黄1.5克 

服药7剂,呕吐未作,浮肿见轻,血尿止,仍睡眠较差,尿化验:蛋白(++),潜血(++),仍以前方加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服药20余剂,浮肿消失,尿化验转阴,

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药用

荆芥炭10克 防风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赤芍10克 茜草10克生地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小蓟10克 焦三仙各10克 大黄1.5克 又服药30剂,

无不适感,尿检(-),血生化检验:血清谷丙转氨酶24U/L,尿素氮6.6mg/dl(2.35mmol/L),肌酐0.7mg/dl(61.9μmol/L),两对半(-),血胆固醇mg/dl(5.3mmol/L),DNA及抗DNA抗体均阴性,激素已停,痊愈出院返回。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而致肾损害,是一比较难治的疾病,中西医对此病均感较棘手,此患者出现高度浮肿、严重血尿。用激素冲击疗法和化疗等治疗8个月余无效,并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增高等并发症,无奈转诊赵老。赵师用凉血清热,活血通络之法治疗,服药1周,尿蛋白开始下降,服药4周,血尿止,浮肿消失,尿蛋白转阴。又服药3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检查恢复正常指标内。本患者原治疗方法是采用绝对卧床休息、高蛋白、高营养。接受赵老治疗方案后,采用限制蛋白进入量,清淡饮食,走路锻炼等,配合治疗3个月,痊愈出院。半年后来京复查,未复发。一年后又来复查,化验指标全部正常。

张琪案

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皮肌炎)

凡证属湿热互结、湿邪毒热、湿热郁痹、瘀血内阻、壅滞肌肤经隧之间者,其临床表现为:

全身肿胀,下肢明显,关节痛著,大便不实,尿少赤黄,或长期发热不解,身体沉重,胸腹痞满,病久心肌受累,或肾功能衰退者。

验案简介:

刘某,女,35岁,干部。发热反复经年、全身肿胀、肢节烦痛,医院诊为“游走性脉管炎”、“多发性静脉炎”、“类风湿”等,经治无效,后诊为“败血症”而入院。肝功及尿检查均有异常,最后会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住院1年病情日益加重,意识朦胧,曾两次发出病危报告,向单位及家属交待病情,安排后事,遂邀中医会诊。四诊检查:全身肿胀异常,皮肤绷紧,目不能开,颈强神昏,尿赤短少,舌胖苔厚腻,脉滑数有力,壮热,体温在38.5℃~40℃之间,持续不下。

辨证分析:湿胜则肿,湿郁则热,热胜则痛,湿、热、痛是本病的特点。

湿淫于内则身重烦痛;湿滞阳明,从热所化,阳郁于内则发热;浊阴上冒则神昏头重,“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邪确凿。

此乃湿热壅结证。

治当利湿清热、消肿解毒。

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加银花、连翘、滑石。经服30~40剂,湿除肿消、热退痛止。上下分消其湿,诸症平复,痊愈出院。

追访7年,未再反复,肝功及尿检查均恢复正常(详细病历在验案中述)。

按语:本病证候系“湿病”范畴。朱丹溪指出:“六气之中,湿之为病,十之八九”。示明湿邪致病临床极为多见。此病例湿热之邪并重、充斥表里、弥漫三焦,溢于全身为肿,滞里则热,热胜则痛著。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感之始头重如裹,项强而肿胀。内湿羁留则脾虚不能运化,外湿郁久而化热。采取利湿清热法,上下分消,内通外泄,使壅滞之湿邪得以宣通,收效甚捷。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系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所创立。通过多年运用,临床验证认为:此方对湿郁为病、一切湿热毒邪为病确有卓效。具有除湿清热、消肿止痛、解毒散结、宣通经络之功,可上下分消、内通外泄,使壅滞之邪得以宣通也。

方剂组成:

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苦参、黄芪、知母、茵陈、当归、甘草、猪苓、泽泻,水煎空心服(一方有人参)。

方义:

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药;

升、葛味薄,引药力上行,苦以发之、辛能达表,轻可去实,白术甘温、苍术辛温,可健脾燥湿,为臣药;

湿热合邪,肢节烦痛,用苦寒之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而泄之,血壅不流则痛,以当归辛温散之,甘草补养正气,使苦寒不致伤脾胃,为佐药;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配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湿浊,为之使也。

立法依据“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组方合理,配伍精当,功能确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zl/7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