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药物外渗怎么办?--请看妙招
临床上每年总有发生高渗药物外渗,如KCL,血管活性药物等,只要外渗均会导致不同程度局部损害,严重者局部坏死,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下降。经外周留置针用药患者,由于药物的浓度,外周血管的条件,血管活性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不可避免会发生药物外渗。
首先了解(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静脉炎分级)外渗程度分类:
0级:没有症状;
Ⅰ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Ⅳ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cm,有液体渗出。
但临床上老年病人肿胀不是局部,因组织疏松,而是弥漫性肢体肿胀,早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出现片状肿胀,不能与上述分级进行评价。
药物渗出的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范围2.5cm,伴有(无)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范围2.5-15cm,皮肤发冷,伴有(无)疼痛。
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范围15cm,皮肤分冷,轻到中度的疼痛,可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液体渗出。
静脉炎常见治疗方法及不足:
1、经外周留置冷敷:用于化学药物及非缩血管药物渗漏。
2、热敷: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渗漏或机械性静脉炎。
3、药物温敷:用于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药物渗漏。
3、50%硫酸镁湿敷: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4、中药(芦荟,蜂蜜)外敷。
传统做法的不足:
1、止痛效果差。
2、作用时间缓慢。
3、操作繁琐:需要经常更换毛巾/纱布,操作过程比较繁琐,难以掌握热/冷敷合适的温度。
4、热敷:导致低温烫伤,冷敷:导致冻伤,硫酸镁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使患者感到不适,污染床单被,而且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小妙招-
本院采用清创胶+透明贴处理高危药物外渗,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功效:清创胶具有消退、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胶体敷料具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作用,对局部发红效果较好。
操作方法:在外渗局部涂抹清创胶一元硬币厚度,外敷保鲜膜,保持湿敷状态,如肿胀未消退,6-10小时左右再次涂抹清创胶,直至肿胀消退,后外贴水胶体敷料,直至静脉炎消退,一般2-7天。
案例分享:
一患者外周留置针注射RI及持续呋塞米泵入,早上交接班发现局部外渗,出现散在青紫,诉疼痛,NRS评分5-6分,予局部酒精擦拭后,外敷清创胶+保鲜膜外敷,保持湿润状态。
图一
图二:
(6小时后局部肿胀基本消退,青紫色泽稍变淡)
图三:
(9小时后青紫变淡,范围变小)
图四
本方案已在科室进行数例,均可见明显效果。
文:陈红萍
编:潘晴艳
审核:潘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