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自家小孩是最漂亮的吗?
看到了一篇《婴儿头型矫正》的笔记。
发文的妈妈说,无意间发现宝宝的头又平又宽,太难看了,于是花六千块,给宝宝定制了一副矫正头盔。
取下石膏模型的时候,孩子的脸都哭红了。
在评论区,网友们各执己见,有人赞成“成不了学霸,就做校花”,有人嘲讽“从前裹小脚,现在裹小脑”。
还有一个7岁的女孩,被妈妈带着割了双眼皮。
图上,女孩的眼皮很肿,让人很心疼。
她的妈妈却说:“消肿了就变美了。”
那些带孩子整容的家长们,到底是怎么了?
整容低龄化,似乎早已是普遍现状。
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万人整过容,其中,有约万是学生。
学生整容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寒暑假。
四川曾播报过一则新闻,在成都某所高中里,趁着暑假的空档,几乎所有单眼皮女生都做了双眼皮。
医生说:“有的是女儿根本没有美的概念,妈妈带来的,不想让孩子从形象上输在同龄人起跑线上。”
另一边,一位妈妈振振有词:“整容对她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家长带着孩子整容的后果是什么呢?吴晓辰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的妈妈很爱美,常裹着纱布回家,等到她14岁时,妈妈带她做了吸脂和瘦脸。
术后第二天,吴晓辰发了高烧,妈妈告诉她:“忍几天,就能比以前漂亮!”
那次之后,吴晓辰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开始疯狂整容。
十年间,她开过3次眼角、脂肪填充5次、双眼皮1次,水光针之类的注射类手术不计其数。
最终合计整容次,花费万。
到彼时,吴晓辰却恍然若失:“我这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在演讲综艺里,一个网红女孩讲述了《整容的代价》。
因为认为“长得美的人才有青春,长得丑的人只叫长大”,她13岁开始整容,次数和花的钱都不比吴晓辰少。
但当外界都嘲讽她“整容脸”时,她的自信心再次崩塌,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其实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向往整容、追求所谓主流审美的认同,心理出了问题的孩子。
曾有一个9岁女孩去看精神科。
事后,医生很无奈,说孩子抑郁的原因,是觉得班主任太漂亮,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还有一个10岁的女孩,在街头随即采访时被拦下。
她很得意的说:“反正漂亮就可以了,内在美不重要,现在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呢?”
更有甚者,很多孩子被整容毁掉了一生。
有人做隆鼻手术,麻醉时心脏骤停,损伤了脑功能,醒来后智力只有1岁婴儿的水平;
网红小Z娜娜从13岁开始应妈妈的要求整容,最终搞得人不人鬼不鬼,只能休学在家;
婴儿戴了3个月矫正头盔,导致头部有不可逆的异常突起,需要长期的手术治疗……
家长带年幼的孩子整容,说到底是自己的焦虑感和单一价值观在作祟。
她们用爱的名义,将其转移到孩子身上,是一种病态心理。
不知道你有没有刷到过这位人称“暴力丑学”的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视频。
他是最强黑马,擅长自嘲长相,句句带梗。
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常被人取笑、奚落,也曾因此敏感、自卑。
但他最终找到了出口,先于旁人一步接受、甚至大谈自己的“不同”,正所谓说破无毒,他活得越来越舒展。
徐志胜走红全网的同年,英国电影学院给一个15岁的女孩颁了一个特别大奖。
这个女孩是个美妆博主,与旁人不同的人,她因6岁患动静脉畸形症,导致脸部严重畸形。
接触网络后,她很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不同,面对那些嘲讽她长相的网暴,她依旧清醒,因为“做自己是最重要的”。
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里也有类似的例子。
女主角姜美来因为长相,从小就活在别人的嘲笑中,甚至有同学会当众骂她:“你这只猪,真的很像猪啊!”
后来她一度想整容,直到男主角都炅锡出现,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你需要整的不是脸蛋,而是你低劣的想法。”
整容,不如整心,与其服美役,远不如自我接纳。
有儿童成长心理学认为,2岁半到6岁是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作为家长,凭我们个人之力,肯定无法改变主流的审美动向。
但我们完全可以告诉孩子:
美没有统一的标准,无论高矮胖瘦,接纳自己的时候才最美。
真正的美不在皮囊,更在于灵魂,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美得持久。
或许你没有大眼睛、高鼻梁、筷子腿,但你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你的人生,远比追求外貌更广阔。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热爱自己的身体,学会欣赏各式各样的美,满怀善意地去看待这个世界。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综艺《展开说说》里,杨笠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小时候看各种广告,它会说追求美和各种美的标准,但为什么总要追求美?”
杨天真说:“这是把美限定为外表的某一标准,但对美的定义应该外延更长,可以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一切。”
是啊,美应该是多元的、多维度的,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也是这样。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