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护理部在门诊五楼会议室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全院余名护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此次培训的内容是关于PICC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知识。
血液科护士长李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讲课,PICC是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针对患者所理解的外周静脉通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PICC的误区,李护士长提倡主动的静脉输液护理理念——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通路,早期运用PICC,可有效保护外周血管,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疗效,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由于静脉本身的结构功能和药理因素极易造成损伤,所以PICC可用于血管通道受限的患者,输注刺激性或毒性药物,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有利于静脉保护。
尽管PICC置管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但仍然存在禁忌症,如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患者,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外伤史的患者,接受过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PICC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移位,导管脱出、破损、断裂,穿刺点渗血、渗液,材料过敏等。严格的无菌操作,选择合理穿刺部位,选择粗细合适的导管,避免大幅度活动,针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敷料则是对PICC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PICC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它贯穿于置管到拔管的整个治疗过程。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必然的,它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改善的。
李晶护士长通过此次讲课,向护士们展示了PICC术后并发症的症状和如何进行护理。我院PICC技术的开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目前,又开展了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成功率到达%,此项技术非常成熟,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共开展了例,收到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尖端护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患者的健康,为今后我院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图文|护理部李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