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护理篇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一)腕带标识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是确保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要求,为确保患者安全,必须为其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记之一,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病人的正确身份,以防止身份识别错误的发生。

1.需要佩戴腕带的患者:

(1)所有住院患者(包括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患者。

2.佩戴腕带的时机:

(1)住院患者在办理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为其佩戴腕带。

(2)急诊科就诊者进入抢救室或留观室后即佩戴腕带。

(3)产科胎儿娩出后,由助产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并口头复述一遍。助产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的右拇指印于病历留存。为新生儿称体重、测量头围、身长、脐带长度,记录在病历存档。助产士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年龄、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填写新生儿床头卡、腕带,并系上。

3.腕带填写的内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

4.系腕带的部位和方法:

(1)统一将腕带系于病人的左上肢,特殊情况下,依次佩戴在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松紧适宜,以防脱落。

(2)使用圆珠笔清晰填写腕带信息,佩戴时注意字体上端对应头部方向以便于查对,尾端可反折后再扣紧,以防遮挡信息。

(3)佩戴时以能容入一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5.使用腕带的管理要求

(1)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佩戴时双人核对确保无误再戴上,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2)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4)禁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5)因病人对腕带材质过敏而不能佩戴腕带者,应在床头悬挂警示卡。

(6)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住院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给药差错的防范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医嘱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核对。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做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1)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2)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y/8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