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不痛的技巧

临床上患者对护士的肯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往往无外乎是:“她/他手轻,扎针不疼”。想不想做个受患者欢迎的“手轻”护士?不妨看看下面的文字,做做参考。

无痛扎针技术,顾名思义,即扎针不痛的方法。对于书上的理论暂且撇开,毕竟理论跟实际是有差距的。 

下面分享一些静脉输液扎针不痛的经验,仅供各位参考。

首先,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合适的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是很重要的。血管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

其次,皮肤绷紧必不可少,绷紧后以血管微凸为佳。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

对于较胖或手部肉多看不见血管的病人,可先扎止血带,用食指轻轻在其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且考虑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医院用的都不一样)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会留下一条“水迹”,并可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利于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

对于血管较深的病人,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

对于扎止血带后血管仍不易暴露者,不建议用手拍,拍手背不仅病人疼痛而且手背若拍红了血管也不一定暴露。可适度轻揉至血管凸起,当然,临床上也曾碰到过一例患者,止血带扎过以后血管凸起,但轻揉后便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好重扎止血带。所以临床上还是需要随机应变,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如果手背血管不清,可另选手指、手腕或手臂等地方进行注射或输液。手指以大拇指血管和食指或者中指血管较易找,少数病人无名指和小指血管易找,但手指扎针不易绷紧皮肤和固定针柄,且病人较疼痛,故不建议常规选用。

对于手臂注射及输液,有的血管较凸起并暴露,有的反之,这就需要靠自己的感觉。进针角度视血管深浅适度改变,可能角度小进针快病人的痛苦会大大减少,不要忘记,还是需要摸清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顺其方向再平行进针。

手腕内侧关节处的血管虽然粗但是很滑,即使穿刺成功后鼓针的概率也很,稍微一动针头便可滑出血管外,特别不适合年老及儿童等人群。所以尽可能在手背处找血管并从远心端至近心端的方向依次扎针、以保护血管。

血管较滑者,若进针后血管偏离,不要慌,继续绷紧皮肤,并将针头稍转向血管,侧行进针。

对于进针位置的选取,以进针完毕后易固定为宜。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宜固定的针柄小心粘好,并可适当塞棉球垫起针柄以保持输液顺畅。

刚实习的同学看到手背血管粗的病人一般比较兴奋,认为很好扎。其实不然,那种感觉不扎止血带闭着眼都能扎进的血管更要小心对待,不可大意。这种血管,对老年人来说一般比较脆,不易扎,所以进针角度要小,进针要浅,不然必定鼓针,对于年轻但经常输液的病人要注意这样的血管弹性,有没有静脉炎等,否则,针头确实在静脉内,但液体却不滴,这样的大意要尽量避免。

有些病人回血很慢或者根本不回血,这也需要靠自己感觉的。如果感觉自己确实扎进血管但没回血,可以试着捏下输液管路,松开的时候如有回血则证明穿刺成功。不见回血切不可盲目进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扎法,以选择较粗血管为宜,因为可能有时要快速输注甘露醇等,因为是软针不易鼓针,故可选择手腕内侧较粗血管,也可选择手背或手臂血管,排气之后绷紧皮肤进针,角度可在三十度左右,见回血后立即推软针退钢针,即可。

最后介绍几种特殊静脉的输液方法。

一、不显露静脉

1、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2、肥胖病人的静脉较深也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滑动,摸准后再以30°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二、脆弱静脉

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血管比较脆弱,应该选择从血管旁侧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要稳。

三、空虚静脉

大出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此类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头稍微挑起,使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尖与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也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

四、活动度大的静脉

可选用较锐利的针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在血管上旁以30度斜角进针,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着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五、表浅细小静脉

女病人和儿童的静脉都比较细小,穿刺时较为困难,碰到这种情况可选择适当斜面小的针头,而且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可用热敷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以利穿刺。

六、成人头部骨缝静脉

在四肢无静脉穿刺时,可选用头部静脉,成人头部静脉十分不明显,可按解剖位置,摸准骨缝将头皮针缓慢顺着骨缝中央刺入静脉往往成功,但临床少用。

七、小儿头部静脉

小儿头部静脉较细,加之小儿不配合,往往不易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熟悉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做好注射前准备,选择较直与分叉少的静脉,呈向心方向穿刺,操作时细致轻柔,针斜面向上,针的角度几乎与头皮平行,缓慢将针头直达管腔。

如刺入静脉后无回血,而且有阻力消失和进入空腔管道的感觉,可注入少许液体,而没见针头旁肿胀,即证明刺入静脉,即可固定,此类静脉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稳妥。

来源:护士学习笔记

↓↓↓点击关键词

往期回顾

平台简介

功能说明

征稿

杂志征稿

杂志订阅

投稿指南

护理核心期刊

交接班

护理观察

护理发明

科学管理

双硫仑样反应

体温计破碎

急救技能

法律常识

品管圈解析

压疮护理

服药时间

皮试液配制

职称考试

护资试题

护士注册

护理大学排名

静脉穿刺

抢救车常备药

护理操作视频

看文献技巧

护理研究路线

心电图导联

巡视病房

岗位管理

心理护理

亚洲护士风采

批判性思维

手卫生

护士节

口头医嘱

急诊暴力

疼痛评估

翻身技巧

职业倦怠

科研神器

PPT工具

绩效管理

护患沟通

护理查房

化验指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坑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y/1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