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细菌耐药使得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微生物药物难以保持疗效。造成耐药菌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公众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医院向广大市民倡议:
1.不随意买药:
多数抗微生物药物是处方药物,应凭处方购药,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
2.不自行选药:
选择哪类抗微生物药物需经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3.不任意服药:
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微生物药物要谨慎使用,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微生物药物。
4.不随便停药:
一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必须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原则,不可滥用,一般来讲,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每个药物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不良反应,不需要时过多使用,会造成对人体其他器官,如肝脏、肾脏的损害,引起毒副作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滥用还会引起比其他药物更严重的后果--细菌的耐药,这会导致药物对细菌失效,一旦有感染时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无法控制的感染。所以,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一定要注意,有感染时才使用,无感染时不可滥用。
(2)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要保证足量足疗程。
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要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否则病原菌未被全部杀灭,留存的病原菌会产生耐药性,使感染不易控制,或前期虽有所控制,后期又会复发。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也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
(3)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能随意换药停药。
一般来说,抗微生物药物需服用2~3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后才会起效。随意更换药品,不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另外,每种抗微生物药物针对的病原菌都有所不同,盲目换药,很可能会换用对自身感染的病原菌没有作用的药物,造成治疗无效。也不能一有效果就随意停药,应用足疗程,才能完全控制病情,避免复发。
(4)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正确的药物级别。
抗微生物药物有不同的级别,其抗菌力度也有相应的差别,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用高级别的药物。只要选用的药物恰当,即使低级别的药物也能发挥足够的作用。过多使用高级别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影响其对重症感染的治疗效果。一般的门诊患者通常都是轻度感染,使用较低级别的药物就已足够。当然,需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确实是需要使用高级别药物的。
(5)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即使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其病原体的种类也是千差万别,而每种抗微生物药物都是针对某一些病原菌有作用,对另一些病原菌就可能毫无作用,即抗菌谱是各不相同的。凭经验选用药物很可能会造成所用药物"不对症",所以,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就能准确地知道是什么病原菌,该病原菌对哪些药物敏感,从而能针对性地用药。当然,门诊病人普通的轻度感染,一般医生凭经验也能准确用药,并非都需做细菌培养。在药物使用一段时间疗效不好时,就需做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中、重度感染的住院病人需要做细菌培养。
(6)药物能口服就不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药物确实比口服药物起效快,在体内达到的药物浓度高。但静脉滴注也会带来很多相应的副作用,如静脉炎、热原反应等,在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往往不如口服用药。再者,门诊患者大多是轻度感染,口服药物完全能达到所需的疗效,不必使用静脉滴注。住院的中、重度感染才需要使用静脉给药。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就在你我身边,它和我们的用药行为息息相关,只要我们规范自己的用药行为,做到遏制耐药、人人有责,就会有效延缓耐药进程。
撰稿:刘 瑶
编辑:李振宇
审核:史书鹏
医院医院
医保政策专家义诊信息体检信息
专家建议疾病知识统统一网打尽!
医院服务号
医院新闻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