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病变,多发生于婴幼儿。可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之一。专家点评
临床上大部分川崎病患儿在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后,能取得良好的的治疗效果,但也有部分患儿对首剂IVIG的治疗无反应,称之为难治性川崎病或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对于这类患儿,应该引起广大儿科医生的重视,因为这些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远高于IVIG敏感型,甚至导致遗留严重心脏后遗症。本篇文章详细阐述了难治性川崎病的诊断、评价系统和治疗,便于广大儿科医生的学习,让难治性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不再艰难。
1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发热≥5天,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颈部淋巴结肿大;
多形性红斑。
注意:如果临床表现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2难治性川崎病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无统一定义,多数学者定义为KD患儿急性期接受大剂量IVIG(2g/kg)治疗后36h仍持续发热(T≥38℃),或热退后2~7d甚至2周内再次发热,并符合至少一项KD的典型临床表现,可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KD。3评分系统评分系统可以用来预测及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KD,有利于临床医生做出治疗决策,调整初试治疗方案。目前的评分系统主要有Egami评分、Kobayashi评分、Sano评分及我国闫辉等提出的评分系统。1.Egami评分≥3分提示KD患者IVIG无反应高风险,其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76%。2.Kobayashi评分0~3分为IVIG无反应低危患者,≥4分为高危患者,>7分为极高危患者,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67%。3.Sano评分为KD患儿出现3项预测指标中至少2项预示IVIG无反应,「-」表示无反应,其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6%。4.闫辉评分≥6分预示IVIG无反应,其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80%。虽然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评分系统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一个国际公认的、普遍适用的评分系统。4治疗1.再次IVIG治疗:目前主张再次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g/kg,可以使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修复冠状动脉损伤疗效欠佳。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改善炎性反应,可用于初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补救治疗。目前常用方法为:甲基泼尼松龙20~30mg/(kg·d),静脉冲击治疗1~3天。泼尼松龙mg/(m2·d)口服冲击3天或泼尼松龙2mg/(kg·d),6周内减停。3.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Jibiki等对6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再次给予2g/kg的IVIG,同时静脉输注2mg/kg的泼尼松龙,直至CRP水平正常后改为口服泼尼松龙,并逐渐减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降低,而且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了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血浆置换:通过迅速去除血浆中大量炎性因子达到疗效,但目前临床未得到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富洋.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45(5).-.
[2]胡秀芬,温宇.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1).-.
[3]林瑶,李晓惠,等.年版《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音》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2(9):-.
[4]闫辉,万宏,杜军保,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7(21):-.
[5]JibikiT,KatoI,ShiohamaT,etal.IntravenousimmuneglobulinpluscorticosteroidsinrefractoryKawasakidisease[J].PediatricsInternational,,53(5):-.
[6]RiganteD,AndreozziL,FastiggiM,etal.CriticalOverviewoftheRiskScoringSystemstoPredictNon-Responsivenessto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nKawasakiSyndrome[J].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17(3):.
策划:syncode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扫码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