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可以使有效药物浓度能快速达到治疗浓度,但由于开放了静脉通道,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也随着加大。
输液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
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输液反应,并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促进病人转危为安,是必备的技能。
为此,我院医护人员自编自导自演了《输液反应应急演练》小视频,用于临床教学和患教科普宣传。
在此鸣谢
视频脚本、导演、演员:
赵洁、梁瑜、刘畅、任亚茹
视频编辑、后期制作:
白苗苗
以及为此诸多付出的同事们,不再一一具名。
知识链接-------
输液反应是由于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急救用药对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血压过低时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滴。对急性肺水肿者立即停止输液,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给予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给予氨茶碱5mg/kg缓慢静滴或速尿1mg/kg缓慢静注,甚至可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六种常见输液反应的处理原则
一、过敏反应
临床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主要为:
1.皮肤反应: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风团,划痕试验阳性。
2.休克或哮喘发作,相应是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心慌、胸闷、血压下降、喉头水肿、哮喘发作。
处理:
1.切断过敏原,包括停用疑似过敏药物,更换液体。
2.给氧。
3.抗组胺药物的应用,可用异丙嗪针剂25mg肌注,或氯苯吡胺(扑尔敏)
10mg肌注。
4.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针5mg静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5.肾上腺素应用,如果过敏反应过重,或出现休克或哮喘发作。尽早应用肾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6.注意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
7.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8.医院。
二、热原反应
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由于药液中含有制热原,病人在输液进行0.5~1小时内出现寒颤、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严重者甚至可休克,这种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处理:
1.更换液体,并将原液体封存备检。
2.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针5mg静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3.降温,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4.注意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
三、晕针、晕血、迷走神经张力亢进
患者因为紧张、恐惧、疼痛导致迷走神经张力亢进。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减慢、血压下降。
处理:
1.静脉注射前,一定要给患者讲清楚,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心情。
2.注射时,一定要轻柔,边注射边与患者聊天,让患者放松。
3.注射完毕,不要急于离开病人,观察一段时间后,无不适再离开。
四、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主要发生于过快、过速、过量输液。尤其是年老、体弱、有基础心、肺疾患的患者。亦可发生于小儿。表现为突发的心慌、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处理:
1.立即减慢输液速度。
2.双下肢下垂,或四肢轮流结扎,减少回心血量。
3.加压给氧。
4.减轻心脏前负荷,应用呋塞米针20mg静推。
5.减轻心脏后负荷。基层医疗机构可应用硝苯地平片10mg口含。
6.必要时应用强心剂。
五、静脉炎
常见于药物浓度过高,或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在静脉注射时发生。表现为注射局部刺痛、红肿。
处理:
1.对于有刺激性的药物尽可能稀释后应用。
2.应用前给患者讲明,取得患者的理解。
3.发生后,局部可用热敷及红外线治疗。
4.可用20%硫酸镁湿敷。
六、空气栓塞
主要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可发生。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亦可表现为其它处栓塞症状。
处理:
1.解除引起空气栓塞的原因。
2.给氧。
3.让病人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进入右心室,当血循环到右心室,气泡会随氧气溶解到血液。
4.必要时送高压氧舱治。
5.对症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