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主要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输血、化疗、肠外营养的病人,留置期可长达1年。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不限制手臂活动、保护外周静脉等优点广受患者好评,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虽然PICC的并发症少,但并非完全没有风险,拔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一般PICC拔管不过一分钟,但是一位小朋友的拔管却用了3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3岁的小宝是一位血液病患者,9医院放置了PICC。8月13日下午,小宝和妈妈来到我院PICC门诊进行拔管。
一切准备就绪,签字→摆体位→消毒→戴手套→缓慢拔管。居然拔不动?!更换体位轻拔导管,仍是如此。肩胛部有牵拉感,稍用力又有弹力回缩。“阿姨,疼!”小宝指着穿刺口说。
查看穿刺口周围无红、肿,其上方可触及一硬结。经仔细询问得知,原来小宝最近病情趋于稳定,已有3个多月未使用导管了,近期也没有进行导管尖端位置的复查。而且9个月前放置PICC时,小宝的体重只有80斤,由于药物作用,如今小宝已经多斤了,体重足足增加了50多斤,身高也增长了5cm,进一步加重了导管异位的可能。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立即请教了陆志红护士长,她建议先进行胸部正位片及血管彩超检查。
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的,在已经下班20分钟后,终于等来了气喘吁吁的母子俩。还好,血管彩超检查显示,血流通畅,没有血栓,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查看电脑,胸部正位片检查结果还未上传。
见天色已晚,小宝家又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交待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