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导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美国每年重症监护病房的中心静脉置管日(在指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所有患者暴露于中心静脉插管的总天数)总计万日。关于CRBSI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感染可直接导致住院费用的增加和住院时间的延长。ICU中每年发生的CRBSI约为8万例,医院范围内,预计每年发生的病例数可高达25万例。多项分析显示,CRBSI可导致发病率的升高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其花费非常惊人。
有效预防的最终目的是在所有的医疗护理场所消除CRBSI,为达到此目的,护理操作中的预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CVC护理中,如何预防病原菌感染呢?
评估
1每日通过触诊是否有压痛及其对于使用透明敷料者视诊,评估插管部位的情况,对于使用纱布或不透明敷料,除非患者有感染迹象,如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CRBSI迹象,否则不应揭除。如果患者出现局部压痛或其他可能CRBSI的表现,应揭除不透明敷料,直接观察插管部位。
2当患者出现静脉炎(红、肿、热、痛或可触及静脉索),感染或导管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拔出外周静脉置管。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
1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护理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手卫生可使用传统的皂液和水,或使用乙醇擦手液。在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操作。
2在进行插管和护理操作时,需无菌操作。置管时,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更换敷料时均应佩戴无菌手套。
最大化无菌屏障
在放置导管或更换导丝时,应最大化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使用覆盖患者全身的无菌布。
插管部位皮肤准备
在进行置管前,采用消毒剂(70%乙醇、碘酊、聚维酮碘或葡萄糖酸氯己定)进行清洁皮肤。
插管部位敷料护理
1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
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
3当敷料潮湿、松弛或可见污渍时,应更换。
4除透析导管外,不要再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霜,因其可能促进真菌感染及抗菌药物耐药。
5防治导管及插管部位侵入水中,沐浴时可在导管与接口用防水膜覆盖。
6短期CVC置管应每2天更换纱布敷料,每7天更换透明敷料。
7覆盖于隧道或植入式CVC部位的透明辅料更换不应超过每周一次,除非敷料变脏或松弛,直至插入部位愈合。
8更换敷料时,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进行触诊。若患者有压痛感、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表现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应立即揭开敷料彻底检查插管部位,鼓励患者及时报告插管部位的任何变化或新的不适。
给药
1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
2输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据厂家建议,应在每6h或12h更换药剂时更换输液管。
部分内容参见:
美国感染病学会(DSA):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更新版)
作者:汪点
图片:作者提供
感谢作者来稿!
如需转载,请标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