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就要来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秀腿时节,
相信不少小仙女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小裙裙来迎接夏季啦!
可是如果腿上“结网”了该怎么办呢?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饱受下肢静脉曲张的困扰:腿上先出现蜘蛛网、蚯蚓一样的扭曲血管,后来逐渐加重成硬块结节,甚至皮肤最后出现反复溃疡……据了解,全世界高达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其中交警、教师、外科医生和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站立的职业成了疾病“高发区”。
确认过眼神,是静脉曲张惹的祸!
难道注定要跟小裙裙saygoodbye?
别着急啦~
为了不辜负这个夏天,不辜负美丽的小裙裙~
今天,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精勇来为您排忧解难~
张精勇
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医疗擅长
擅长以手术及介入微创方法治疗各种动脉、静脉疾病,如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
主张应用各种微创技术为病人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强调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并重,力争达到令患者满意的疗效。
说重点啦!
病程缓慢,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静脉管壁薄弱,静脉扩张迂曲,病程比较缓慢,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同临床表现。”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精勇介绍,临床中,先天静脉壁发育不良,象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管畸形、肿瘤压迫等疾病都可能造成下肢的静脉曲张。
在疾病早期,患者腿上会出现如蜘蛛网、蚯蚓一样的扭曲血管,站立时间或者走路的时间长一点,小腿就会酸胀、乏力,“因为初期症状不明显或是患者自身感受不严重,往往就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期。”张精勇说。
下肢静脉曲张
到了中期,小腿的静脉曲张加重,有的会呈瘤样成团,或者出现硬块结节,皮肤出现片状的颜色变深,甚至发黑。患者如果站立或者走路时间长了,会感觉到小腿疼痛;发展至后期,小腿会出现发炎或者皮肤反复溃疡,长时间不愈合出现俗称的“老烂腿”,更严重的会引起静脉瘀血,还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可能引起肺动脉栓塞,给病人造成生命威胁。
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湿疹、溃疡
专家支招:预防避免久坐久站
下肢静脉曲张可防可治。张精勇介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对于高危人士,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即使是出现了轻微的静脉曲张,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比如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负重;外出工作、活动时穿着医用弹力袜;休息时抬高下肢,比如将床腿垫高10-20cm,或者用枕头、被褥等将小腿垫高;腿部洗浴时水不能太热,避免洗桑拿浴;静坐时间超过1小时的时候,适当进行踮脚尖等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以及多饮水,避免血液浓缩。
预防需要主动积极,治疗更需要系统科学。当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肢静脉曲张时,不能单纯依赖手术治疗,需要建立系统治疗理念。
“所谓系统治疗,就是需要科学考量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张精勇介绍,当一般物理治疗方法不能明显缓解下肢酸胀、乏力等症状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如口服能够改善静脉壁张力,促进静脉血回流的药物。如果发现下肢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时就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曲张静脉剥脱术配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恢复也快。
系统治疗,“三点结合”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很多患者都有疑问,得了下肢静脉曲张,是不是马上手术治疗就能彻底治好?张精勇认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治疗的时机从疾病的轻重和患者的年龄两方面综合考虑。
在疾病早期,如果还没有出现下肢皮肤颜色发黑,以前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治疗,可以采用一般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疗程一般半年左右,如果效果满意,病情缓解,可以继续这种方式的治疗;如果效果不满意,病情有进展,或者下肢皮肤颜色出现发黑的表现,就应当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仍然要坚持药物治疗和穿着医用弹力袜。
对于目前多种多样的手术方式,张精勇认为,应当结合安全、有效和尽量美观这三个方面来考量。有的微创治疗手段如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和硬化剂注射治疗,在疾病早期曲张的静脉不严重时可以采用,但在疾病的后期,如果单纯采用这两种技术治疗静脉曲张,而不切除明显迂曲扩张的静脉,复发几率则会升高。
曲张静脉内形成血栓
目前医院采用曲张静脉点状剥脱,配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或注射硬化剂治疗手段,手术创伤小,刀口采用“美容技术”缝合,基本不留手术瘢痕,即达到治疗效果彻底,又达到了微创、美观的效果。同时手术治疗后配合系统药物治疗和弹力支持治疗,加强生活保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精勇建议,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应尽量在70岁以前进行,一般在50-60岁进行手术治疗,此时患者身体条件好,手术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手术后坚持半年左右的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基本不会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