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德堂健康管理打造最权威的养生健康平台!每天不定时会更新健康养生小技巧和搞笑、有内涵的文章,点击上方蓝字,和小编一起开心快乐学习养生知识吧!
什么是脉管炎
脉管即血管,动脉和静脉都为血管,因此动脉和静脉阻塞不通引起的临床症状均为脉管炎。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逐渐加重,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甚者肢体溃烂脱落,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病的总称,其中包括的病种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深浅静脉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慢性小腿溃疡、糖尿病烂足、丹毒、雷诺氏症、大动脉炎等疾病。
脉管炎有6大症状
1、皮肤色泽改变
脉管炎的皮肤色泽改变症状,是因为动脉缺血使皮色异常苍白,由于浅静脉张力减低,皮肤在苍白的基础上,也会出现潮红或青紫等等症状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越有一般脉管炎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的过程中,小腿或足部浅静脉会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这种脉管炎的症状,表现为红索条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的症状。
3、疼痛
疼痛是脉管炎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脉管炎患者在一定的速度下,行走一定的路程后,会感到小腿或脚掌酸困、疼痛,被迫休息或慢走才能缓解。脉管炎后期会出现持续疼痛,而其中尤其以夜间为重,这往往给脉管炎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4、坏疽和溃疡
脉管炎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加之误治、外伤、热敷等,很容易形成溃疡和干性坏死的症状表现。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脉管炎发生以后,患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同时,脉管炎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破裂,汗液停止,无汗毛,指甲增厚、变形,形成甲沟炎等营养障碍等等症状。
6、发凉和感觉异常
脉管炎的症状表现为,脉管炎患者的患肢发凉、怕冷,对寒冷十分敏感,尤其以指端最为明显。因神经末稍受缺血的影响,脉管炎患者的患肢可出现疼痛感、针刺感、麻木感、烧灼感等症状反应。脉管炎该如何治疗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类似于中医学所谓的“阴疽”,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究其发病之源,不外正虚邪恋。虚为人体阳气虚损,邪为阴寒之毒内盛,或人体正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行,末梢血管闭塞;邪为阴寒毒邪或瘀毒之邪结聚。阳和汤为《外科全生集》所载的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功效的温阳散寒之剂,由生地、熟地黄、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组成,具有温经通脉、滋补强壮、激发功能、促进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顾步汤由牛膝、金钗石斛、人参、黄芪、当归、金银花组成,功专通络解毒,为《辨证录》卷十三所载的具有大补气血、清热解毒功效之剂,治气血大亏,火热之毒下注,致成足疽,初起足趾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趾甲现黑色,以后足趾俱黑,甚则连足而俱黑者。两方相配,滋补强壮,温阳益气,活血通脉,清除血分之毒,正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病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毒邪多为阴毒之邪,患处常有发青发紫、发凉怕冷等阳虚阴寒之象,故一般不用生石膏、黄连、山栀子等寒凉之物。桂枝温阳通脉之力比肉桂稍大,故一般用桂枝易肉桂。
相信大家对脉管炎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我跟大家讲一个流传很久的中药方吧:生黄芪g、当归30g、元参60g、金银花g、生甘草15g、怀牛膝15g、丹参30g、制乳没各10g等多味名贵中药用香油熬炼3天3夜,点丹成膏,涂在棉布上,贴敷于创面上下两侧,能够达到快速见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