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乳腺癌经PICC置管化疗患者上肢静脉

护士/护士长如何写好年终总结(主讲人:张玲),点击下方直接预约↓↓↓

背景

王某,女,60岁,乳腺癌术后行首次化疗,经左肘上贵要静脉置入PICC5天,PICC导管尖端平第7胸椎上缘水平,护士长到病房查看患者时发现置管侧上肢肿胀,测臂围比原臂围增加了3cm,行B超检查示:左贵要静脉管周围絮状低回声(血栓形成可能大)。最近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已经是今年发生的第6例血栓了。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全球之首,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化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置管时间较长、避免药物外渗等优势。但护理不当可引起置管后的一系列并发症,主要包括导管堵塞、移位、脱落、破裂、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形成等,其中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血栓形成易诱发肺栓塞,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科主任、护士长都非常重视,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原因一:护士缺乏PICC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改进措施:科内全体医护人员参与讨论和培训,并组织考核,全体医务人员均能掌握PICC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原因二:科室无标准化血栓风险评估表,置管前未全面评估患者血栓高危因素,并未采取预防措施。

改进措施:制定标准化血栓风险评估表,置管前对患者血栓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干预。

●原因三:科室缺乏系统完善的宣教资料,护士掌握并采取宣教形式单一,患者不能完全掌握宣教知识,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差。

改进措施:

1、完善宣教材料,丰富宣教形式,采取回授法床旁一对一指导,走廊张贴图文指导,建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jlian.com/jyys/11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