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疾病的复杂化和临床给药形式的多样化,静脉注射已经成为了常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是,“有效”就代表可以多用、任意用吗?每逢流感爆发的时候,医院、诊所的病房里都是人满为患,为了更快痊愈,许多人都会主动要求静脉注射治疗,并相信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也就构成了中国“吊瓶森林”的怪像,但是,如此广泛、频繁的静脉输液,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的输液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调查显示,90%的住院患者都会接受输液治疗,但其中超过95%的患者不知道滥用输液和不安全注射的风险和危害。在中国,很多患者都得了“输液病”,这是因为他们过分相信了输液的疗效,但又不知其危害。相反的是,在很多西方国家,输液是仅仅针对急救患者、重症病人的“最后给药方式”。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相比于口服药物,静脉输液可以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消化分解,达到更高的血药浓度。这种方法对那些在胃肠道内发生变性的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常见的感冒、发烧、炎症等疾病来说,治疗药物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可以口服的药物,因此,在很多时候,静脉输液都是没有必要的。那么,静脉输液都有哪些潜在风险呢?
在静脉注射时,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它未经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更加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且其风险更是远远高于口服等其它给药方式。穿刺部位、输液管路、输液器具、输液的液体等,均是交叉感染的潜在因素。交叉感染又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
由于器材不好、环境污染和操作不当,静脉输液更加容易携带不溶性微粒或致热物质直接进入体内,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它们包括发热反应、电解质紊乱、空气栓塞、静脉炎等。而相比之下,口服等给药方式由于天然屏障的过滤,相当于是主动吸收药物,而不是像静脉注射一样,只能被动接受药物。
另外,静脉注射的滥用也加剧了某些药物的滥用,其中最常见的是抗生素。这也是目前社会普遍发白癜风论文二十多篇白癜风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