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医院血液科科护士长颜霞获誉“首都优秀护理工作者”光荣称号。
颜霞,副主任护师、医院血液科科护士长。年入职医院,36年的坚持使她获得一个冠军称号:“中国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间最长的护理人”。激情、坚持、探索是她的座右铭。
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体系并引领全国血液护理的发展;
她将团队培养和梯队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一支有名护士的优秀护理团队;
她通过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和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52岁苦练英语口语,连续4年在亚太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上作为特邀嘉宾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播散到全球
……
把血液病人当成“一家人”
血液病的治疗需要前期的化疗,甚至还要骨髓移植,一步步累计下来就是数百天、数年,这里的每一天,患者都可能要面对发烧、腹泻、溃疡、皮炎、疼痛……等感染或出血的威胁,对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甚至空气的要求都要比别的病人高许多,所以从饮食、生活等各种事无巨细的照顾上,对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颜霞常说:血液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可谓“小心翼翼”,预防感染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要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找出问题。
就拿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插管)为例,该技术进入我国已有20余年,大大方便了肿瘤、感染等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但它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成为护理的难题。颜霞带领她的护理团队做了大量实地分析研究,严格做好PICC导管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延长了置管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勇当血液界护理“领头羊”
作为全国血液病治疗护理的行业龙头,颜霞带领医院血液科护理团队,从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沟通技巧案例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及维护、临床安全输血问题及护理对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特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皮肤粘膜的护理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关爱指导、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用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护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体系。
血液科护理团队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办“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进展及移植病房管理学习班”,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全国各地广大学员大量造血干细胞护理的规范要求和护理进展,为提高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水平无怨付出。
身为北京护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血液学组组长,她肩负引领北京乃至全国血液护理发展重任,搜集欧美血液护理相关指南,建立中国血液护士沟通平台,积极筹备血液护理标准的制定,规范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过程的护理实用技术和理念……她多次在全国血液大会上传授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经验。
由于学术影响力,年开始,APBMT(亚太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每年特邀颜霞做大会发言。英语口语并不出色的她开始魔鬼训练,休息欠佳加之舟车劳顿,每年会后回国,她都要大病一场。但她却非常开心:这是带动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发展的良机。同时,在每一次全国血液大会上,她都会积极倡导鼓励大家要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多方位展示中国血液护士的风采。
做患者家属的“贴心人”
血液病发病突然,治疗时间长,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配合。尤其是患者初期,缺乏对疾病治疗及愈后等方面的知识,常常焦虑恐慌,甚至悲观失望,不知从何下手。
年开始,黄晓军提出,颜霞积极响应,核心组就开始策划,定期为患者和家属举办健康讲座。近年来在西直门院区、海淀院区开展的健康讲座已余期。
讲座内容涉及医疗、护理和营养三部分。讲者均为副高以上的教授和护士长们,其中更有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血液大腕亲自到场,还特别邀请营养师参与患者生活饮食的指导工作,“此种医护和营养师合作的形式,全国独一无二,患者非常喜欢,真正满足患者需求,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颜霞骄傲地说。
胜任人民血液人“大管家”
医院的金牌科室,血液科近些年以成倍的速率不断发展。从颜霞上任护士长的6间层流室发展至今天的81间。护理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一个病区管理22名护士到现在的13个病区名护士。作为孩子们的“家长”,这里的每一位护士的成长都倾注着颜霞的心血。
“我们最大的官儿就属她了,她管得人最多。哈哈哈……”科主任黄晓军教授最爱这样介绍他20多年的老搭档,玩笑背会更是满满的信任。
“家,是温馨的,幸福的。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是快乐的。”对家的期望,也是颜霞一直以来的追求。血液科的护理琐碎繁杂,要全身心地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